历史上的“琥珀之路”野史趣闻

《琥珀色的格但斯克》 杜京 著 中国书籍出版社
“在格但斯克这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远文化的城市,有一个传统习惯,那就是每个人都知道琥珀,懂得琥珀,珍爱琥珀。”这是我在格但斯克摩托拉瓦河畔的河岸街31号见到波兰琥珀商会会长斯比格涅夫·萨里泽克时,他对我说出的一番话。
知道我是从中国来的记者、作家,他从柜子里取出一本珍藏的 《意大利博物馆琥珀珍藏集》画册,摆在我的面前。他小心翼翼地翻开这本设计精美、图文并茂的画册,向我介绍道:“这本画册收藏着许多琥珀设计、镶嵌精品及工艺品,都是出自格但斯克的琥珀工匠之手。”
斯比格涅夫·萨里泽克是波兰著名的琥珀设计、镶嵌工艺大师。他除了琥珀工艺品加工生产、设计、制作之外,还为培养人才做了一些积极的努力。
为什么格但斯克人如此珍爱琥珀?斯比格涅夫·萨里泽克讲述了琥珀的发展历史。他告诉我,波兰人能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和你聊琥珀的历史——那时候人们刚刚学会加工石头,同时也就开始加工琥珀。4500年前,居住在现滨海省的人类遗址考古结果显示,琥珀过去曾被人类大量地获取,希腊人、罗马人非常喜爱和收藏琥珀,在那时就已经开始对琥珀进行研究。琥珀不仅有装饰功能,而且佩戴琥珀对人体健康颇有益处。因为具有静电作用及抗辐射等作用,让琥珀价格高昂,备受珍宠。
公元前530年前,意大利人从希腊人那里知道了琥珀这种珍宝,于是来到格但斯克,寻找琥珀。古罗马时代是琥珀的第一次兴盛期。当时一小块琥珀的价格,抵得上一个健壮的奴隶——这并非一个高昂的价格,因而只有下层人把琥珀当作首饰佩戴,上层妇人则习惯于把琥珀球握在掌心,用来去除异味。商人把成批的琥珀从波罗的海沿岸运到地中海,这些在历史上贯通欧洲南北的路线,后来被称作“琥珀之路’。
16世纪到18世纪,航海时代造就了强盛的欧洲,也使富丽堂皇的巴洛克风格成为主流审美取向,琥珀再次风行。此时,格但斯克四通八达的港口优势,使它迅速成为整个欧洲的琥珀制造中心。聚集在格但斯克的工匠们,用精湛的手艺开启了这座城市的琥珀艺术。
许多外国人沿着“琥珀之路”带着自己国家的艺术珍品,来到格但斯克交换琥珀,而格但斯克人在与他们的交往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认识了很多新事物,也促进了商贸交往与文化交流。“琥珀之路”为格但斯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
当时,人们大多是通过维斯瓦河来到格但斯克的。因为,那时波兰森林繁密,常有凶猛的野兽出没,为了安全及快捷,人们乘船顺着维斯瓦河来到格但斯克。
波兰的琥珀是地质年代的第三纪松柏种植物的树脂,经地质作用掩埋在地下石化而成,至今已经有六千万年。经研究表明,琥珀中含有4%-7%的琥珀酸,世界上再没有其他物质能与波兰格但斯克的琥珀中含有的琥珀酸相比。直至今日,格但斯克人对琥珀的珍爱仍在延续着,他们认为琥珀的价值远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因为它能给人带来健康、平安、快乐与幸福。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