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军引爆的中原大战野史趣闻

2018-10-25 13:08:34

2016-05-04 天下无臣 时拾史事

1930年5月至11月,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发生的一场混战,因为这次战争主要在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及其邻近地区进行﹐所以又称为“中原大战”。

示意图

1929年1月1日,“国军编遣委员会成立”,商讨国军的编遣,减低军费支出,蒋介石决定在此推动“军队中央化”,编遣会议计划将当时中国84个军近220万人以上的部队大幅减并至50万人。地方实力派如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不满军队被削,1930年3月15日,原第二、第三及第四集团军57名将领列出蒋介石六宗罪行,推举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三军总司令,李宗仁、冯玉祥及张学良为副司令。4月1日阎锡山、冯玉祥及李宗仁分别在太原、潼关、桂平宣布就职,惟张学良未表态。中原大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在我们一般的认识中,这场残酷的内战是因为军阀的贪恋军权和蒋介石的裁军不公导致的。也就是说,都是上层贪权,导致误国害民。如此认识其实忽视了一个基本史实,那就是民国前期的军队纪律性并不像我们如今看到的军队那么强。当时军人当兵的目的,不是为国为民,而是谋生。为谋生而组合成的军队,必定是一支无利不战的军队。黄仁宇先生说,四川军阀在冲锋前挑选敢死队,先把银币堆出来,功成立即领钱;蒋介石与陈炯明作战时,攻打广东惠州城也是用此办法。既然当时的军人大都为利而战,那很显然,没有利益,上层领导想战也无法逼迫军人拼死去战,大不了一上战场就投降罢了,又不是没有先例。因此,中原大战的原因恐怕不仅是那几个军阀的贪权。

中原大战军人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蒋介石政府的裁军对军人来说是有利的,军人不可能跟着军阀去打5个月的战争,不是哗变就是投诚了。既然军人真的跟着军阀头子拼死作战那么久,那一定是军人也不想被裁军。那么,民国前期的军人待遇如何呢?郭华悦先生考证出,民国时军人的薪饷,最高等级的上将,每个月是800元;而最普通的士兵,每个月也有10元。在抗战全面爆发前,物价比较稳定,当时的1元,从购买力上说,相当于如今的50元左右。也就是说,上将月薪是4万元,普通士兵是500元。 月薪500元在社会中是什么层次的薪酬呢?郭先生继续考证,抗战爆发前的工资,如果是在乡下,一个佣工一个月也就1元;在城里,人力车夫和保姆,月薪也不超过3元。做工人呢?根据民国南京政府工商部1930年的调查,青岛男性产业工人的工资最高24元,最低8元,普通15元。关键在于,工人们的工作时间长达10小时,甚而长至12小时,其平均工作时间为10小时30分。1933年出版的《青岛指南》认为青岛的工人工资水平“约与津、沪相仿佛”,那可是全国的上等级别,其他城市只有更低。李映涛先生就考证到成都的工人们的平均工资尚不及8元。所以,当兵对穷人来说,是个高薪职业,就是危险性比较大一些。我们都清楚,在军队中各方面开销都比较少。一个职业军人,每个月的固定伙食费,大概是1元。10元的月薪,扣掉伙食费和一些日常生活开销,每个月起码能剩下六七元。对于当时的一般人家来说,这不算少了,起码相当于一个佣工不吃不喝大半年的工资。可能会有人质疑,难道当时的军人都是穷人出身吗?基本是。黄仁宇曾在1941年当中央军的一个排长,管着36个兵,他到部队第一天要班长照名册点名,那班长立时面红耳赤,半天才嘟囔自己“不识字”。从此那班长就把黄仁宇当成了对头,因为他认为黄仁宇是有意在士兵面前羞辱他。依此可见,十多年前的兵不可能有更好的出身。

当然,如果不当兵,回去做回农民会不会是更好的选择呢,农民虽然辛苦些,毕竟不需在刀口下生活,还收成稳定啊。别天真了,美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中描绘民国时的“农村中的压迫大不相同。中国地主把佃租提高到无可再高的程度。好一点的田地,他们收取收获物的百分之五十至六十;在某些地区,如重庆,他们收取百分之八十之多。在地权十分集中的县份里,大地主好象中古欧洲的贵族一样,自己有武装的家臣,有无情的收租管事,有农奴——即佃农。小自耕农常常并不比佃农好过日子。任何人都可以向他抽税,并且常常是在抽着。他必须负担政府的勒索,各种本地官吏的零星窃盗,以及驻在他的县里的军官们的需求,路过他的地方的小兵们,都觉得可以随便问他要猪要肉要吃的。” 温艳女士对陕西民国时的农村研究提到,20世纪30年代,陕西农村起码82.1%的家庭处于贫困状态。1918年出生的黄仁宇提到他小时候在湖南长沙亲眼见到一有部队张扬“招募新兵”的旗帜,临街招兵,立时就有人应募。

东北军入关天津

可以说,中原大战就是军人不愿被裁掉,军阀也不愿被弱化,双方两厢情愿之下,携手反抗中央政府的战争。这场大战蔓延直、鲁、豫、陕、鄂、湘、桂等省,双方动员140万人,造成官兵伤亡在三十万以上。民众的灾难损失?没有人统计过。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香港电影圈黑帮往事

日本人的起源是哪里?

影像记录“华山论剑”


关于时拾史事

搜索微信号:historytalking 关注时拾史事,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时拾史事是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时拾史事读者群号 535858375,欢迎喜欢历史的各位加入群一起交流。投稿请发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本文作者:时拾史事(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