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大唐·高祖篇丨第26章 李世民VS王世充,中原大战首场博弈野史趣闻

2018-10-25 13:05:45

(点击上方“侃侃大唐事儿”,完整阅览前情~~~)

武德三年(公元621年)七月,秦王李世民接受李渊诏令,倾尽关中十余万精锐西出潼关,沿黄河向王世充发起了进攻。

事实证明,李渊对此时敌我双方的形势判断可谓出奇得准确。虽然前期唐军在对周边势力的征讨过程中,消耗了不少人力、财力,但这一系列战争同时也起到了磨砺唐军的作用。

无论是作为统帅的李世民,还是冲锋陷阵的唐军将士,他们都早已熟悉了战场的残酷,懂得了如何才能团结一心,用手中的刀剑无情地摧垮对手。

面对着眼前这支如假包换的虎狼之师,王世充虽然感到压力山大,但他却并不打算就此放弃。

毕竟自己也是冒着一路血雨腥风才走到了今天,毕竟自己也曾亲手埋葬了那支看似无可匹敌的瓦岗军,我坚信自己才是天命的宠儿,想让我就这样投子认输,别说没门儿,连窗户都没有!

来吧,李世民!我要让你成为下一个被我踩在脚下的李密,我要用你的血洗去所有对我王世充的质疑!

当得知唐军倾巢而出的消息后,王世充第一时间便调集军队,在洛阳及其周边战略要地屯驻重兵。像当初对付同样处于战略优势地位的李密一样,王世充打算陪李世民再玩上一次防守反击。

应当说,在面对优势敌人的情况下,他的这个战略思路从整体上讲是没有问题的。而且,综合以往的战绩,王世充的确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能够拖到胜利天平偏向自己的那一刻。

然而不幸的是,两个致命因素的存在使他对洛阳周边的部署最终全盘落空。

第一个因素其实无论对于王世充还是对于李世民而言,是一个双方都心知肚明的事实。

作为隋朝的东西两都,长安和洛阳之间一直保持着相对通畅的交通。除了原本就处于唐军控制下的潼关之外,洛阳与长安之间几乎便是无险可守。

尽管王世充在洛阳周边设置了很多据点,但这些分散在平原地区的堡垒不仅难以起到牵制唐军的作用,反而让兵力本就出于劣势的郑军陷入更加孤立、分散的境地。

所以,当与罗士信率领的唐军先头部队在洛阳外围第一座坚城——慈涧进行了短暂交锋之后,王世充便指挥他的郑国军队主动撤离了这座要塞。

因为他发现,看似坚固的慈涧要塞事实上完全无法抵挡唐军进攻的脚步。与其死磕在这里打消耗战,还不如选择放弃,尽可能拉长唐军的战线,从而弥补双方在机动兵力上的差距。

然而让王世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一次主动退却,却令一个一直以来隐藏在他政权内的缺陷彻底爆发。正是这个缺陷,几乎断送了他一切翻盘的可能。

有心的朋友可能还记得,在前面介绍王世充奋斗史的时候,我曾经提到过王世充的行为逻辑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没错,现在便到了揭示谜底的时候了。

托了最近互联网P2P理财热潮的福,许多朋友现在也都知道了美国上世纪初那个著名的庞氏骗局。不清楚的朋友可以去问问度娘,这也不丢人。

简单地说,就是有一人告诉你,我有一个很好的投资项目但是现在我没钱做,你只要把钱先借给我,我马上就能赚钱,然后根据你借给我的本金,每月付给你高额的利息。

当然,聪明的你肯定知道,和你说这话的哥们根本没有任何投资,他只是拿着你的钱去吃喝嫖赌了。至于每月给你的利息,好办,只要再忽悠其他人继续借钱给他就行。

理论上,只要这哥们能一直忽悠到新的人借给他钱,那么他的这个骗局就可以一直地玩下去。

但这真的只是理论上,因为还是林肯那句话,可以欺骗所有人于一时,也可以欺骗部分人于永远,但是不能欺骗所有人于永远。

一旦发生信任上的危机,那么立刻便会出现大规模挤兑风波,于是这个骗局立刻便会破产。对这事儿,其实咱们还有个更通俗易懂的词儿:非法集资。

而王世充在某种程度上,遵循的便是这样一套行为逻辑,只要你给我卖命,对我的霸业进行投资,那么我便会给你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然而这个逻辑行得通的前提是他必须一直处在胜利者的一方。要让别人卖命,就要让人能够时刻看到投资的回报。一旦中途出现挫折,大家发现自己不但无法享受回报带来的喜悦,反而很有可能连老本都赔进去时,那么对不起,是个人都知道这时候跑得越快陪得越少。

说到底,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本来王世充手下这帮人就不太看好自家老板与唐军的这次较量,所以当看到王世充一上来便主动溃缩时,一场空前的挤兑风潮就此爆发。

各地守军开始争相向李世民投降,仅仅不到一个月,王世充在洛阳以西苦心经营的防线便全面崩溃。八月底,唐军直抵洛阳城下。

看着洛阳城下那乌压压一片的唐军,王世充清楚地知道,上天留给自己的翻盘机会已经不多了。但是,他依旧不打算认输,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忍耐与观察,他感觉自己似乎找到了那个翻盘的突破点。

《侃侃大唐事儿》让您不花一分钱,轻松读通唐史。头条首发,隔日更新连载,喜欢的小伙伴记得点上面的蓝色小按钮,订阅这个频道哦~~)

本文作者:侃侃大唐事儿(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