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爵位到底是个怎么回事,详解清朝爵位封号野史趣闻

2018-10-25 09:06:42

清的爵位分为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也按照晋朝的宗王官于京师的制度。藩王不就藩地方,没有爵土。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宗室爵位分为十二等,每等若干级。十二等大致可分为超品、品级: 超品: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蒙古爵位一般按照宗室爵位例,同时保留原来的蒙古尊号,有时在亲王之上依旧设立汗号世袭罔替。 异姓功臣爵位当然是封给异姓功臣的。公、侯、伯、子、男是其中的一部分。异姓功臣爵位分为九等。 清朝的爵位分宗室、蒙古、功臣三种。

乾隆皇帝

宗室爵位

宗室男子爵位宗室男子爵位共分十二级,只授予爱新觉罗的子孙们,分别是:

1、和硕亲王。年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以下爵位依次减半

2、多罗郡王

3、多罗贝勒

4、固山贝子

以上四种为高级爵位,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但也有例外,有个别皇子只封得镇国将军。亲王、郡王补服为前后胸加两肩共四团龙,贝勒为前后两团正蟒,贝子为两团行蟒。

5、奉恩镇国公

6、奉恩辅国公

7、不入八分镇国公

8、不入八分辅国公

公爵以上为超品,补服均为正蟒方补。所谓“入八分”是八种标帜,表示其显赫的身分。如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其中皮条是指车上有皮鞭可驱散挡路的人,背壶是指车上可带暖壶,护眼指双眼雉翎,不入八分不用在京当差,也不必在京里住。

9、镇国将军(相当于一品武官,补服为麒麟)

10、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官,补服为狮子)

11、奉国将军(相当于三品武官,补服为豹子)

12、奉恩将军(相当于四品武官,补服为老虎)

(上面四等爵位每一种又细分为三等,如一等镇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仅俸银和禄米有差别)

低于奉恩将军的称作闲散宗室,视四品官待遇。

爵位世袭,分为降等世袭与世袭罔替。

降等世袭,即每承袭一次要降一级,但降级若干次(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贝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降至辅国将军,辅国公降至辅国将军)后便不再递降,以此爵传世。

世袭罔替,即以原爵位承袭。例如大清十二家“铁帽子王”。

宗室女子爵位宗室女子的爵位分别是:

1、固伦公主:居京师俸银400两、禄米400斛,下嫁外藩俸银1000两、俸缎30匹

2、和硕公主:居京师俸银300两、禄米300斛,下嫁外藩俸银400两、俸缎15匹

3、郡主:居京师俸银160两、禄米160斛,下嫁外藩俸银160两、俸缎12匹

4、县主:居京师俸银110两、禄米110斛,下嫁外藩俸银110两、俸缎10匹

5、郡君:居京师俸银60两、禄米60斛,下嫁外藩俸银60两、俸缎8匹

6、县君:居京师俸银50两、禄米50斛,下嫁外藩俸银50两、俸缎6匹

7、乡君:居京师俸银40两、禄米40斛,下嫁外藩俸银40两、俸缎5匹

8、六品格格:居京师俸银30两、禄米30斛,下嫁外藩俸银30两、俸缎3匹

宗室女子额驸待遇:

1、固伦公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300两、禄米300斛,外藩俸银300两、俸缎10匹

2、和硕公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250两、禄米250斛,外藩俸银255两、俸缎9匹

3、郡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100两、禄米100斛,外藩俸银100两、俸缎8匹

4、县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60两、禄米60斛,外藩俸银60两、俸缎6匹

5、郡君额驸:居住京师俸银50两、禄米50斛,外藩俸银50两、俸缎5匹

6、县君额驸:居住京师俸银40两、禄米40斛,外藩俸银40两、俸缎4匹

异姓功臣爵位

一等毅勇侯曾国藩

异姓功臣9等爵:

1、公爵

2、侯爵

3、伯爵(上三者超品)

4、子爵(正一品)

5、男爵(正二品)

6、轻车都尉(正三品,以上爵位均分一等、二等、三等三个等级)

7、骑都尉(正四品)

8、云骑尉(正五品)

9、恩骑尉(正七品)

世爵俸禄为:

一等公岁支俸银700两,二等公685两,三等公660两

一等侯又--云骑尉635两,一等侯610两,二等侯585两,三等侯560两

一等伯又--云骑尉535两,一等伯510两,二等伯485两,三等伯460两

一等子又--云骑尉435两,一等子410两,二等子385两,三等子360两

一等男又--云骑尉335两,一等男310两,二等男285两,三等男260两

一等轻车都尉又--云骑尉235两,一等轻车都尉210两,二等轻车都尉185两,三等轻车都尉160两;

骑都尉又--云骑尉135两,骑都尉110两,云骑尉85两,恩骑尉45两

还有不列等的闲散公255两,闲散侯230两,伯品级官205两,子品级官180两,男品级官155两,轻车都尉品级官130两,骑都尉品级官105两,云骑尉品级官80两。凡在京八旗世爵,每俸银1两,兼支给米1斛

我们比较耳熟的清代异姓功臣中,如和珅原袭三等轻车都尉,后晋爵至一等忠襄公;曾国藩授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授封一等肃毅伯;左宗棠授封一等恪靖伯;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赐号骠勇巴图鲁,授封一等男爵。而且在中华民国初年的军阀、内阁重臣、封疆大吏、社会名流等人中,我们还经常见到这些人的姓名前加有爵号,这是因为他们或世袭、或实封有各种爵号,虽然已改朝换代,但历史的印记或遗老遗少的秉性不能改变的缘故。

蒙古爵位

蒙古阿拉善亲王

清廷授予蒙古封建主王公爵位,任命为札萨克(旗长)。札萨克世袭,根据清廷的规定和法令处理旗务,并接受清廷的监督。封爵为:

1亲王

2郡王

3贝勒

4贝子

5镇国公

6辅国公

7札萨克台吉

8一等台吉(塔布囊)

9二等台吉(塔布囊)

10三等台吉(塔布囊)

11四等台吉(塔布囊)

12固伦额驸

13和硕额驸

14郡主额驸

15县主额驸

16郡君额驸

17县君额驸

本文作者:踥蹀寻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