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溥仪时代野史趣闻
北京城正中央的紫禁城,在帝制时代是个神秘阴森、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在这座巨大的建筑群里,带领中国迈进了20世纪。
时间先回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初,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庆祝74岁生日,期间,患了痢疾。年迈的身体经不起病毒的折腾,迅速衰弱。她知道,自己的“日子”到了,开始着手安排后事。
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的光绪皇帝早在慈禧患病之前就卧床不起了,虽经各地名医轮番诊治,病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估摸着,皇帝驾崩也就在这几天了。由于光绪没有生育,慈禧不仅要给大清帝国挑选一个新皇帝,更重要的是配置好辅政班子。
光绪无子,只好从近支亲贵中选择。慈禧提议醇亲王载沣的儿子、3岁的溥仪为新皇帝。
1908年2月,载沣进入了军机处。
慈禧太后为什么选中了醇亲王载沣呢?这得从醇亲王府的血脉说起。老醇亲王奕譞是咸丰皇帝的弟弟、慈禧的小叔子。奕譞又娶了慈禧的妹妹,长子载湉被慈禧抱进紫禁城当了光绪皇帝,次子就是今年25岁的载沣。所以,载沣是光绪皇帝的亲弟弟,也是慈禧太后的侄子兼外甥。
1908年11月13日,紫禁城传旨:醇亲王载沣授为摄政王,代批奏折;载沣之子溥仪接进宫中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
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病逝于瀛台涵元殿,终年37岁。慈禧下令:溥仪入承大统为嗣皇帝,考虑到时势艰难,而新皇帝年纪太小,暂由摄政王载沣监国,所有军国政事都由载沣训示裁度。第二天(15日),朝廷真正的舵手慈禧也去世了。皇上、太后都停柩宫中,群臣哭灵三日。
1908年12月2日,溥仪在紫禁城太和殿举行登基大典,宣布明年为宣统元年,尊光绪皇后为“兼祧母后”,上徽号“隆裕”。
图为末代皇帝溥仪与其父摄政醇亲王载沣、弟弟溥杰,及生母瓜尔佳氏合影。
登基大典对3岁的溥仪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正式大典之前,溥仪要先在中和殿接受内廷大臣和侍卫们的朝贺。溥仪被他们折腾了半天,加上那天天气奇冷,等他被抬到太和殿、再被放到又高又大的龙椅上的时候,小孩子的耐性完全丧失了。溥仪放声大哭。可登基典礼刚刚开始,王公大臣文武百官正要对他三拜九叩呢!载沣单膝侧身跪在龙椅下面,双手扶住儿子,不让他乱动。溥仪挣扎起来,哭喊得更凶了:“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大堂上,三跪九叩礼磕起头来没完没了;龙椅上,小皇帝的哭叫越来越响。载沣急得满头是汗,只好哄他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
典礼结束,文武百官窃窃私议起来了:“王爷怎么可以说什么‘快完了’呢?”“太不吉利了!”大家都垂头丧气地散去,觉得载沣的话给刚刚揭幕的宣统王朝罩上了不祥之兆。三年多后,小皇帝溥仪就宣布退位了,载沣的“快完了”成了一句谶语。
载沣掌权后,总做了些事情吧?他做的第一件真正有影响的事情,是斥退了袁世凯。
小皇帝即位之后,摄政王载沣一纸文书,便把袁世凯开缺,他就乖乖地回籍养病去了。图为韬晦待机的袁世凯,披蓑戴笠,垂钓洹上。
袁世凯,生于1859年9月,河南项城人,字慰庭。他出生在一个军功世宦家庭,刚出生的时候前线传来了祖父辈的战斗捷报,所以得名“世凯”。家族希望袁世凯能在传统的科场上获取功名,为官宦人家增光添彩,父叔辈对袁世凯的学业督促甚严。无奈他生性顽劣,不爱读书,倒爱舞枪弄棒,骑马射箭,广交朋友,俨然是一副“失败者”的模样。不过,科场成功人士徐世昌在落魄的时候,偶然与袁世凯相逢,就认为他状貌伟然、气概不凡,谈话后更发现他能纵谈当前国家大事,非常惊奇,就诚心诚意地和他结为异姓兄弟。
1885年,李鸿章荐举袁世凯负责“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作为清政府的全权代表处理中日朝三国关系。从此,袁世凯开始发迹,在对日外交、编练朝鲜新军等事务上成绩卓著,赢得了朝野的夸奖。
1895年12月21日,袁世凯奉命到达天津小站操练新建陆军。这支最初只有7000人的军队后来发展为北洋六镇新军,成为当时中国最强大的武装力量。袁世凯给北洋新军装备了最优越的武器,教授他们最先进的战略战术,同时向官兵灌输了最落后最保守的思想,比清王朝教给旧式军队的“忠君爱国”思想还要落后和保守。袁世凯给北洋军队灌输的是忠于个人的私家军队思想,人人供奉袁世凯的长生牌位,视袁世凯为衣食父母,结果北洋六镇除了第一镇由八旗子弟组成、归陆军部直接管辖外,其他五镇都“只认袁世凯,不知有朝廷”。
1907年袁世凯被慈禧明升暗降,但实力没有受到实质削弱。载沣上台后,权力之争和情感好恶缠绕在一起,袁世凯的处境危险了。虽然他还出现在一系列官方活动中,载沣接见外宾的时候还站在载沣的身后,但袁世凯日渐被排除在核心圈子之外。
载沣主政,做的第二件事情是继续推动“新政”。
首先是清朝在外交制度和国际法上向西方靠拢——虽然这是被迫的;接着在国内“育才兴学”、“整顿中法”、“吸收西法”:奉行千年的重农抑商政策被更改,清廷鼓励工商业,尤其是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制定了专门的商业法律,消除了部分障碍。国内掀起了一股官办和商办企业的高潮。
在教育上,科举制度于1905年在张之洞和袁世凯的联合奏请下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全国推广的新式教育体制,朝廷还鼓励留学,对“海归”人士量才录用。
在社会领域,清廷进行了内政改革,设置巡警,改革司法。原先一本《大清律》囊括一切的局面被各种专业的法律所分割,并起码在审判程序上做到公平公正,让监狱看起来不再像是地狱。
1902年清廷发出上谕,劝诫女子不要缠足。同年开放满汉通婚的禁令,随后对汉人开放了原先只能由满人担任的职位,如将军和都统等。
孙中山先生在1904年指出:“满清政府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这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清政府的衰亡不是小修小补的新政就可以轻易拯救的。载沣等人要想复兴祖宗基业,必须对王朝进行伤筋动骨的深度“新政”,遗憾的是他们不具备这个能力。
1911年4月27日,黄兴等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经过一夜激战,起义军占领武昌全城。
1911年12月25日,各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结束了长达268年的清朝统治。
本文作者:企鹅小事(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