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胡兰成和赖雅,张爱玲还爱过第三个男人野史趣闻

2018-10-25 09:02:02

封面新闻记者 张路延

张爱玲有句话,流传很广,世人多以为是写给胡兰成的:

事实上,情话对应的男主角另有其人。关于张爱玲的恋情,广为人知的有两段,一段是胡兰成,当时就闹得沸沸扬扬,一段是赖雅,她去美国后嫁了他,两个人都比她年长,特别是后者,张爱玲36岁时,他已经65岁。

而在胡兰成、赖雅之间,其实还有一段,那就是张爱玲和桑弧,两个人传过绯闻,但众人都以为并无实际瓜葛,桑弧一生也对张爱玲绝口不提,直到张爱玲自传性质的《小团圆》出版后,这段恋情才浮出水面。

里面的燕山,即是桑弧,这句话,也是她写给他的。

1999年时,香港《亚洲周刊》与两岸三地评审票选出20世纪中文电影100强,其中桑弧导演的,就占了3部,分别为《太太万岁》《梁山伯和祝英台》《祝福》,其中《太太万岁》的编剧,正是张爱玲。

两个人结缘,正是桑弧请张爱玲写剧本。

当时,应当属于张爱玲较为落魄的时期,胡兰成躲到乡下,又和其他女人纠缠不休,碍于他声名所累,张爱玲作品也无从发表。《小团圆》里,倒没有详细写这种窘境,只是说靠吃美军罐头的西柚汁过活,两个月吃下来,有天在街头橱窗里,看到一个苍老的瘦女人迎面走来。

她认识书里的燕山(桑弧),正是靠西柚汁度日的时候。

书里说,是影片公司要改编她的小说,事实上,是文华电影公司成立后,桑弧负责艺术创作,为了打响“第一炮”,经人介绍认识了张爱玲,他请她写剧本,第一个剧本是《不了情》,后来张爱玲改成了小说《多少恨》。

张爱玲在书里,还记得第一次碰面的衣服。

她穿一件喇叭袖洋服,本来是一条夹被的古董被面,很少见的象牙色薄绸印着黑凤凰,夹杂着暗紫羽毛。这件衣服描述出来,也找得到原型,她在《对照记》里,有一张和李香兰的合照,应该就是这件衣服,祖母一床被面,陈丝如烂草,裁缝按照炎樱的设计做了出来。

这有个八卦,张爱玲是热爱奇装异服的,穿祖母被面不足为奇。

潘柳黛有篇《记张爱玲》里,专门指出——张爱玲忽然问我:“你找得到你祖母的衣裳找不到?”我说:“干吗?“她说:“你可以穿她的衣裳呀!”我说:“我穿她的衣裳,不是像穿寿衣一样吗?”她说:“那有什么关系,别致。”

不知道燕山(桑弧)看到她如何观感,她倒是也记得他“穿着件毛烘烘的浅色爱尔兰花格子呢上衣,彷佛没穿惯这一类的衣服,稚嫩得使人诧异”,前面写之雍(胡兰成),则是“他的风度是刻意培养出来的,一件老羊皮袍子穿着也很相宜”。

这种观感,显然两样,有点像女人对男人的两种感情,一种是带爱怜的成分,一种是带崇拜的成分。

刚见面,似乎都有点生分,张爱玲写他“含笑走来在她旁边坐下,动作的幅度太大了些,带点夸张”,她怕又被调戏,因为之前有人在公车上动手过,毕竟汉奸妻人人可欺,不料对方也是一样敏感,于是默然抱着胳膊坐着。

书里说“但是他的沉默震撼了她”,两个人一开头就是有故事的样子。

他是好看的男人,书里的姑姑原型说,看他坐在那里真是漂亮,她则写“漂亮的男人更经不起惯,往往有许多弯弯扭扭拐拐角角心理不正常的地方。再演了戏。更是天下的女人都成了想吃唐僧肉的妖怪。”

漂亮的他,兴许也看重漂亮,他大概是觉得她不够漂亮的,所以要她打扮。

于是,书里写,燕山(桑弧)要她化妆,她28岁才开始搽粉,“像脸上盖了层棉被,透不过气来”,有次两个人看电影出来,他脸色难看,她掏出小镜子来一照,知道是因为她的面貌变了,在粉与霜膏下沁出油来。

这大概是她最在意她容貌的时候,她不认为自己是美女,以前之雍(胡兰成)觉得她美,书里跟朋友争“明明美,怎么说不美?”她也没有刻意打扮,但见燕山(桑弧)时,不只是涂粉,还要在家背着姑姑,学她那爱美的母亲,在浴室里用冰冷的水擦脸,使皮肤紧缩。

过去,她曾送给胡兰成一张照片,背后写一句话: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她对燕山(桑弧)倒是没低到尘埃里,但毕竟还是低了。

所以书里会写: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也会写靠在藤躺椅上,泪珠不停的往下流:没有人会像我这样喜欢你的。

当然,他也是喜欢她的。

他们的恋情还有所不同,九莉(张爱玲)觉得像补回来的初恋,一个错过的男孩子,虽然对方还比她大几岁,但看起来比她年轻,胡兰成比她大十几岁,后来的赖雅更是大。

两个人好时,有时候晚上出去,不愿意进家门,给姑姑看着,三更半夜,就坐在楼梯上,她说“我们应当叫‘两小’”,对方则回应说两小无猜,可以刻个图章叫两小。

他也吃醋。

胡兰成和张爱玲没有了断时,去找她,书里写九莉(张爱玲)和燕山(桑弧)的对话——“上次看见他(之雍即胡兰成)的时候,觉得完全两样了,连手都没握过。”“一根汗毛都不能让他碰,”他突然说,声音很大。

但胡兰成,终究是横亘在中间的一道梗。

即便初谈起恋爱时,他还是会重复问她“嗳,你到底是好人坏人?”她只有回答,当然认为自己是好人,他眼里才陡然有希望的光,但张爱玲敏感又聪明,所以自然只有皱眉。

一直都是有顾忌的,所以“从来不到时髦的饭馆子去,有时候老远跑到城里去吃本地菜或是冷清清灰扑扑的旧式北方馆子,一个楼面上只有他们一桌人。”

两个人一度有希望的时候,是九莉(张爱玲)疑似怀孕。

书里说,九莉(张爱玲)停经两个月,只得告诉他,他强笑低声道“那也没有什么,就宣布……”介绍了一个医生给她检查,结果并没有怀孕,但是子宫颈折断过。

她是认为他有幸免的喜悦的,但自己更低了下去,觉得“不但是败柳残花,还给蹂躏得成了残废”,她潜在应该觉得自己是配不上对方的,在书里和闺蜜、和他,都欺骗说是之雍(胡兰成)走前才发生了关系,和印度闺蜜说话时,也提过“印度人中国人不和非处女结婚”。

越恋爱下去,越没有结局。他到底还是结婚了。这一段写得尤为传神:

这天他又来了,有点心神不定的绕着圈子踱来踱去。九莉笑道:“预备什么时候结婚?”燕山笑了起来道:“已经结了婚了。”立刻像是有条河隔在他们中间汤汤流着。他脸色也有点变了。他也听见了那河水声。

书里只写过他们第一个电影,叫《露水姻缘》,对应的该是《不了情》,都是没有善终的恋情,但《露水姻缘》这个名字当然更符合两人处境,两个人合作的第二部电影是《太太万岁》,风评也很好,大家都不知道他们恋爱,连宋淇受访也只是说:

桑弧同张爱玲两个人是好朋友。张爱玲的剧本,有一个条件,非桑弧导演不可,别的导演她宁可不写。

《太太万岁》题记里,张爱玲曾经说过一句话:所谓“哀乐中年”,大概那意思就是他们的欢乐里面永远夹杂着一丝辛酸,他们的悲哀也不是完全没有安慰的。

拍完两年,桑弧又有一部电影,正好就叫《哀乐中年》,讲父亲再婚的故事,很先锋,传闻有张爱玲的手笔,但桑弧说是自己一力完成,她也解释“我对它特别印象模糊,就也归之于故事题材来自导演桑弧,而且始终是我的成份最少的一部片子”。

但无论怎样,这部电影确实有一些张爱玲的影子。两个人这时候应该还是一起的。

1951年,桑弧结婚,次年,张爱玲就去了香港,后来又去了美国,直到离开人世,两个人公开场合,都不曾提及彼此,不像胡兰成写了很多文章,所以张爱玲也不愿公布这部自传小说,说”让他更得了意,更犯不着”。

如果不是《小团圆》,她和桑弧这一段,或许就成了沉默的过去,或许,她也是这么想的,毕竟有“《小团圆》小说要销毁”的遗嘱,但生后之事,她也做不了主,无论发布者(宋淇之子宋以朗)是否道义,但好歹给喜欢她的读者,又多留下了一点念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本文作者:封面新闻(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