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情运不佳,遇到渣男胡兰成野史趣闻

2018-10-25 08:37:31

张爱玲是我最喜欢的女作家。

高贵孤傲,坚强慈悲,尖刻冷漠。

当然,最最要紧的是她的文字 惊艳 精美 经纶。

她虽出身于贵族豪门,也只是4岁之前极少的享受过锦衣玉食,一生尝尽了磨难,靠自己的奋斗自力更生。

她在文章“我的天才梦”中说:

不过最终,她过人的天赋在写作上得到了发挥。

她的词语简单,精准,有节奏,读起来又有动感:

1944年2月,23岁的张爱玲遇到了胡兰成。

同年8月,胡与第二任妻子离婚,在炎樱的媒证下两人结了婚,他38岁,她23岁,没有举行仪式,只写婚书为定。

同年11月,胡去武汉,风流成性,很快迷上了年轻美貌的周护士。两人很快开始了同居生活。

1945年3月,也就是他们结婚还不到一年,胡回到上海将此事告诉张爱玲,她内心伤痛嫉妒,但表面仍是平静的。

为什么不闹?又为什么不离开他?单单最不应该的就是 平 静!

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伤痛,真实的感受说出来呢?

她是不是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

还是想以这种轻蔑的态度,表示鄙视?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投降,汉奸胡兰成开始逃亡生活。

1946年2月,张爱玲因牵挂胡生死未卜,通过胡的密友知道胡的去向,只身一人从上海到温州找他。

此时,胡与一大户人家姨太太范秀美以夫妻名义在温州同居。

张爱玲找到胡,胡很吃惊。

在温州,张爱玲和胡还有他的情人一起待了20多天。

啦啦啦啦啦。。。。。。什么鬼啊,鬼迷心窍。

心是不是已经碎成渣渣渣渣了?鲜血淋漓啊……

后来,在胡的情人范秀美怀孕后,去上海流产,胡写了一张条子嘱咐张爱玲资助。

张爱玲当掉了自己的金镯子,为其做手术。

MD,这需要多么大的胸怀!!

下辈子,下下辈子,我也只能自愧不如吧,叹为观止吧。

放荡自私,何谈人性??

字典里有没有自律,有没有珍惜,懂不懂专一?

管不住,丝毫也不想管自己的下半身,这和那个那个什么,有什么区别呢?呢?呢?

然而,生活中这样的渣男木有吗。木有吗。还木有吗。

擦亮眼睛,不要被风流倜傥的外表,才华横溢的表象迷惑。

他再优秀,不想自寻痛苦的女人也不要搭理,更不可投入感情,让他们自找死路去吧。

事实上,漂亮的做法,就是不要让这种渣男接近自己,擦亮眼睛提高识别男人的能力,擦亮眼睛提高识别男人的能力,擦亮眼睛提高识别男人的能力。

重要的话说三遍。

1947年6月10日,胡收到了张寄给他的最后一封信。

信中写到:“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了。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你不用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也是不看的了。”

心碎成怎样了,也不过是如此平淡的几句话。

真正的心碎,是写不出来的。

即使写出来,也表达不了。

极度的悲伤愤怒嫉妒,也许是几声冷笑,几句冷语,几个冷傲的眼神。。。。。。。

用高贵孤傲和冷漠平静的外壳,来保护自己血淋漓的心伤!!!!

他们的感情,维系了不到三年,而真正专心和张爱玲在一起的日子有几天呢?

几天都木有也有可能。

这里我特别想分析的是,张虽然不是美女,但是在当年的上海,年轻聪颖才华夺目也是相当吸引人的。偌大的上海,她的社交也很广泛,身边不乏有财有势有德的男子,为何偏偏要与胡渣纠葛,受伤,被辜负,还有一再隐忍?一再隐忍?

因为经历。

因为经历塑造的性格。

因为经历和性格形成的心里缺陷。

张爱玲虽出身豪门,但从她4岁开始,家境已经开始没落,而且父母感情一直不和。

4岁父母分开,母亲去了法国游学。

父亲张廷重生活花天酒地,吸毒纳妾,日日堕落。

8岁母亲回国。

10岁,母亲终因无法容忍丈夫的恶习,两人离异,母亲又去了法国。

在她最需要母爱和保护的幼小年龄,母亲却不在身边。

父亲与继母因为吸毒,使得原本阔绰的家境日渐变得拮据。

就连张的学费都要拖欠。

张在十几岁的时候,父亲袒护继母对她的毒打。

还曾扬言要杀了张爱玲。

无能又狠毒的花花公子父亲,使得张爱玲万念俱灰,差点去死。

这样的遭遇,为她一生的孤寂埋下重重的一笔。

张最为亲近的人当属姑姑张茂渊,也是年近半百才结婚。

从小,稚嫩的心灵受到严重创伤,最亲近的人婚姻又都不幸福不美满,所以形成了她性格孤僻,不爱说话,不善与人交际。 对外界冷漠,警戒。

初遇胡兰城,38岁,有生活阅历(张最看重的就是男人要有生活阅历),风流倜傥,情场老手,对文学,艺术,音乐,绘画都有料可谈。

又很会讨女人欢心。

最重要的是,文学修养高,对张的作品理解深刻。

最初,胡是因为迷上张的小说,到了上海,主动去拜访的张。

张拒见。她平时与外界没有互动。

只是看到胡从门缝塞进的名片后知道是胡兰成,很吃惊,第二天便主动去约见胡兰城。

当时,胡是汪精卫政府里的高管,亲日派。

虽然,张对时局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她知道胡对他在文坛是有帮助的。

于是,回访。

两人一见一谈,相互迷恋,两情相悦。

毋庸置疑,胡对张的创作也提供了帮助,他们相爱时,是张的创作高峰期。

胡,无疑满足了张爱玲对理想父爱的渴望,被欣赏被肯定,同时填补了父亲带给她的失望和伤痛。

她父亲曾经反对对张爱玲投入教育。

在她2岁时,他们一家刚到天津,她母亲看着聪明伶俐的张爱玲,对丈夫说要对她进行钢琴,书画等等的教育。

而思想老旧的父亲却说,女孩子学习那么多东西干嘛,反正到头来是要嫁人的。

由此可知,父亲对张爱玲是轻视的,更不会在意她的超群天赋,她是不被欣赏和接纳的。

胡兰成正好填补了她的这些心里欠缺。

如若,张遇到的是一个专情正直高尚的男子呢?

后戏,又是如何呢?

是更高产的文学创作?

还是因为幸福安逸,封闭了张爱玲的才情?

至少,她会活得好些,不至于孤身死于公寓,一个星期后才被发现。

不至于,老年后因为洁癖1年搬家数次。

不至于,潦倒到需要台湾的朋友寄去稿费以解经济紧张的燃眉之急。

我挚爱的张爱玲,如果学会自我疗伤,看到自己的心里缺陷,性格缺陷,学会自我弥补和疗愈,不断地自我提升和进步,她的人生一定要圆满幸福的多。

PS:张爱玲生平简述。

1920年,爱玲出生。

1922年,全家迁移天津。

1924年,爱玲4岁,父母分开,母亲去法国游学。

1928年母亲回国。

1930年父母离婚,母亲赴法国。

1934年父亲再婚。

1936年母亲回国。

1938年爱玲参加伦敦大学远东区入学考试,以第一名成绩考取,但因二战改投香港大学。

1941年香港沦陷,学习停办。

1942年爱玲与好友炎樱回到上海,就读圣约翰大学,但中途辍学,开始正式的文学创作,卖文为生。

1944年2月遇到胡兰成。

1973年定居洛杉矶。

1995年9月8日,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去世,终年75岁。

本文作者:灵魂的香气(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