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留下“红军升”野史趣闻

2018-10-24 22:33:26

马光明展示“红星政府升”仿制品。

6月16日,记者沿着中央红军长征路线,来到长顺县境内追寻红军足迹。今年49岁的长顺县生联村委会主任马光明告诉记者,他的爷爷马廷方当年曾收藏了一个红军留下来的量谷物的“升子”。

1935年4月,红军过长寨,驻扎在生联村。一天下午,几位红军牵着马来到双坝村征粮,走到马廷方家门前,一位红军首长看见房屋破旧,不像是大富人家,便告诉其他几位红军,看来这家日子也不好过,不要征他家的粮了,于是返回了驻地。

傍晚,马廷方打猎回来,听乡亲们说起了红军来村里征粮的事。马廷方之前就听说,红军在长寨、广顺等地,军纪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对“干人”更是平等对待、倍加关爱,还看见过“红军是干人的队伍”的标语。第二天清早,马廷方装了满满6个麻袋的谷子(每袋约160斤),用三匹马托运到生联村红军驻地,要送给红军。红军官兵热情地接待了他,用“升子”一升一升地从麻袋里盛出谷子,计算之后,递给马廷方20块大洋。当时马廷方说,红军是我们老百姓的队伍,对我们老百姓这么好,我捐点粮是应该的,怎么好意思收钱……便与红军战士相互拉扯推辞。

这时,一位红军首长看见僵持不下,便前来劝说:红军是有纪律的,不拿群众东西,如果你不把钱收下,你送来的粮食我们也不要。无奈之下,马廷方只好匆匆地收下大洋返回家中。当晚在整理麻袋时,马廷方发现麻袋里多了个“升子”,猜想是白天红军用升子量完谷子后,在拉扯推辞中遗忘在麻袋里的。第二天,马廷方拿着“升子”到生联村送还红军时,才得知红军队伍已在早晨开拔了。

红军走后,地方保长知道马廷方给红军送粮,红军给了大洋,还留下东西,于是便带着十几个兵匪来找马廷方“算账”。马廷方急中生智地说,大洋已还债了,并指着灶坑里的柴灰说,升子已当柴火烧了。这样,兵匪才灰溜溜地走了。从此,这只刻有“红星政府”的升子就留在了马家,成了一个秘密。

长顺解放后,马廷方把“红星政府升”的来历告诉了儿子马元光(马光明父亲),要他好好保护“红星政府升”。马元光在双坝村任了32年的村党支部书记。

马光明告诉记者:“红星政府升”从我爷爷辈起,传到我父亲,每天都是用“红星政府升”盛米做饭。全家二十几口人,家有两个升子,大的就是刻有“红星政府”的升子,每当家里人多时,爷爷就会说用“红军升”盛米,人少时用小升盛米。于是,“红军升”便在家里叫开了,成了传家宝。

2012年,长顺县委、县政府在生联村成立“红军标语纪念馆”时,马光明把“红星政府升”无偿捐献给了纪念馆。后来,“红星政府升”又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目前,留在生联村“红军标语纪念馆”的“红星政府升”是仿制品。

本文作者:贵州都市报(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