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挖出千年前古墓,墓主身份出人意料,出土碎玻璃片令专家狂喜野史趣闻

2018-10-24 19:03:19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众所周知,中国一些古墓的发现十分偶然。比如子渊昨天为大家介绍的秦公一号大墓,就是村民挖土时发现的,而闻名中外的秦陵兵马俑,也是农民为抗旱打井而意外发现的。今天子渊就再给大家介绍一座偶然发现却震撼全国的西汉古墓。

▲陕西秦公一号大墓

1983年6月,在广州象岗山,有人为修建公寓大楼让施工队把整座山从山顶开始削平了近二十米。在挖地基的过程中,施工队却碰到了难题,一块块巨型石板陆续出现在众人面前。施工队本想暴力破坏这些巨石,不过被懂得考古常识的工地负责人及时制止。他赶紧将此事上报政府,随后广东省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迅速赶来。经过一番仔细考察,考古队基本确定这是一座汉代南越王室古墓,墓主极有可能是南越王。为保护古墓不被破坏,他们一边严密封锁现场,一边向中央申请进行抢救性发掘。

▲南越王赵眜墓实景

一个多月后,中央批文下发至省里,考古队便开始对古墓进行正式发掘。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考古队员发现古墓并为被盗,这座凿山而建的墓葬陪葬品异常丰富精美。其中镇墓之宝 “文帝行玺”的问世,更是确定了墓主身份——墓主并非之前专家所猜想的第一代南越王赵佗,而是赵佗之孙、第二代南越王赵眜(miè),其在位时间为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至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

▲该墓出土的文帝行玺

首任南越王赵佗的传奇故事,子渊之前已经说过,这里就不再赘述。秦朝被灭后,南海郡尉赵佗为躲避中原战火,便拒关自守,占据桂林郡、象郡等地建立南越国。鼎盛时期,南越国疆域包括如今广东和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福建部分地区、海南、港澳和越南中北部地区。从赵佗至亡国君主赵建德,南越历经五帝,共享国祚93年。

▲南越国版图

南越国虽偏居一隅,但受中原文化影响甚大,从南越王赵眜的墓葬形状便可以看出,墓穴是典型的西汉“斩山为椁,穿石为藏”安葬方式。该墓依帝制凿山而建,将整个象岗山贯穿后,工匠们再用人力凿出了一个二十余米深的“凸”字形的墓室。虽然墓葬整体面积只有100余平方米,但每个墓室之间建造有门,且与真实房门相差无二,不同墓室之间还堆放着各式陪葬品。

▲南越王赵眜墓丝缕玉衣

在40多天的发掘后,考古队共发掘出文物10000多件,其中青铜器物、玉器、木制器物等数不胜数。最为珍贵的文物当属文帝行玺、丝缕玉衣和玻璃牌饰。“丝缕玉衣”不同于中原的金缕玉衣,它乃是南越独产,以丝线为缕将玉片一片片穿起来制作为衣。可惜的是出土时,丝缕已经氧化,两千余玉片散落在地,专家耗时三年方才将其修复。古人认为死者穿着玉衣下葬,可保尸体不腐,不过从穿了玉衣的赵昧和刘胜来看,此话当不得真。

▲蓝色透明平板玻璃牌饰

值得一提的是,出土的玻璃牌饰非常引人注目,更令现场专家狂喜不已。此装饰牌由蓝色玻璃制成,共11对22块,每块比如今的扑克牌略大,这一发现将中国的玻璃制造时间推前了很多年。更令人惊讶的是,这22块铅钡玻璃制作相当精美,透明度极高,加上又是平板形状,其制作水平之高,足以位列国宝之位,如今已被博物馆珍藏。从这些精美文物中,我们不得不再次佩服中国古人的卓绝智慧和无与伦比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汉书》《 西汉南越王墓多元文化研究 》

微信公众号: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本文作者:趣观历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