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施工,无意间挖出两千年古墓,专家经过勘察挖出无数珍宝野史趣闻

2018-10-24 19:02:02

秦二世统治时期惯用法家之术,以暴政治天下,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秦朝,全国各地反抗势力揭竿而起,除了大名鼎鼎的陈胜吴广、高祖刘邦外,还有一位不为人熟知的人物----赵佗。

这位赵佗本是南海郡尉,后不堪压榨,最终于公元前204年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并建立南越国。要说这南越国最出名的不是这段造反的历史,竟也不是那开国国主赵佗,而是南越国在历史上消失了2000多年的陵墓。

据说南越国下葬方式极为特殊,且自赵佗开始历代君主均采取秘密下葬的方法,除了少数亲信及陵墓工匠外,其他人均不得知墓室位置。就这样,即使后人再努力地寻找也无法得知陵墓的下落,可就在那天,事情有了转机……

1983年6月,在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一批施工队正在工地上热火朝天地干着手头的工作,他们必须要在剩余的一个月之内完成精装楼房的地面开挖工作。

由于工期比较紧张,大家都很卖力气,就当大家全神贯注地工作时,突然传来了一阵惊呼。原来,施工队挖到了一块巨大的石板,大家本想移走这块石板,继续工作。

却没想到随着挖掘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石板越来越多,最后又挖出了几件古物,施工队领导立刻发现了事情的不同寻常,他们马上停止挖掘,并将此事上报文物局。

文物局的专家闻讯后在第一时间赶到了施工现场,经过考古专家的初步挖掘,一个平面呈“凸”字形的竖穴在眼前呈现,经过进一步发掘,专家又发现了东、西两个耳室与一条坡道。

经过判断,此为君王陵墓,此墓劈山为陵,墓室坐北朝南,以红砂岩石仿照前堂后寝的形制砌成地宫,墓顶用24块大石覆盖,再分层夯实而成。

经过进一步的勘探,专家发现前室绘有云缎图案,东西两耳室更有饮宴用器、车、马、甲胄、弓箭、五色药石和生活用品等陪葬品,其中尤其珍贵的是银盒、大象牙和深蓝色玻璃片。

据悉,此银盒造型奇特,与中国古代器物造型相异而与古波斯帝国的外观相似;象牙较为粗厚,应是原产非洲的象牙而非亚洲象纤细的象牙。

玻璃更是从海外引进之物。因此专家推断在南越国时期中国与海外国家就有联系,而出土的这些物品更是成为我国早期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重要佐证。

除上述文物外,考古学者还在墓主主室发现了雕有“文帝行玺”的龙钮金印、螭虎钮“帝印”、龟钮'泰子'金印以及“赵眜”玉印。其中,“文帝行玺”金印是中国考古发掘首次发现的'皇帝'印玺,最为珍贵,是墓穴的镇墓之宝。

“赵眜”玉印、墓中部分文字记载以及墓室建造方式则表明此墓为南越国国主赵眜之墓。赵眜即南越国的第二任君主,也是开国皇帝赵佗的孙子,至此,隐匿于中国历史2000年之久的南越国墓终于出土,人们对了解南越国历史也有了信心。

此次南越国陵墓的发掘不仅发掘了金印、丝缕玉衣等大量的稀世珍宝,更是通过一系列实物弥补了我国历史上南越国研究历史的空白。

其中的南非象牙、波斯银盒、深蓝色玻璃片等的发现更是证明了我国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与南非、波斯等国来往,发展海外贸易,并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雏形。

总体而言,南越国陵墓是我国考古历史上的又一次飞跃,是我国文化的瑰宝。

本文作者:看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