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被汉武帝等汉朝皇帝追着打,虽落败却未灭,最后还在这四个地方崛起了!野史趣闻

2018-10-24 18:31:50

原创码字不易,请勿抄袭!

汉武帝断绝了与匈奴和亲政策,乘着汉朝积聚的力量开始征伐匈奴。此时匈奴被汉武帝手下的卫青、霍去病打的落花流水。特别是霍去病深入漠北2000多公里,让匈奴伤了元气。

西汉末年,匈奴在内忧外困的形势下,终于发生内乱,呼韩邪单于归顺了汉朝,而另一支想与汉朝誓死决战的郅支单于也被曾发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猛人陈汤给灭了。有人会说匈奴全部灭亡了,就没匈奴了?其实灭亡的只是一些军队,还有一些匈奴贵族势力名义与汉朝和好,实际上他们还在做春秋大梦。

王莽篡权后给了匈奴人喘息的机会,一些做梦进攻中原的匈奴人又开始摩拳擦掌了。特别是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以后几年,北部匈奴又开始骚扰南部匈奴。刘秀刚登基无暇顾及这些小的骚乱。到了汉明帝时,开始了对北匈奴的征伐。公元73年,汉朝派窦固、耿忠带兵一路追杀北匈奴到天山一带,把伊吾也就是现在新疆哈密夺了过来。

公元89年,汉和帝时,窦宪、耿秉对北匈奴发起攻击,把匈奴追击到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两年后,汉军又一次在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此时蒙古高原已然成为汉朝军队和南匈奴的势力范围,北匈奴无奈只得退出他们生活多年地盘向西逃去。

对于西逃的匈奴,史料记载不多,但从有限的史料中也能寻找到匈奴西逃路线。

1.最先落脚地是乌孙国。公元91年北匈奴被窦固和耿秉打败后,他们沿着伊犁河逃亡到乌孙国。必竟故土难离,乌孙国离蒙古高原近,北匈奴在这里安居下来后,还不断在天山附近实施抢掠。公元119年,北匈奴居然打败了伊吾守将索班,试图再向东发展。东汉派出班超的儿子班勇征伐匈奴。此时的西域在北匈奴的骚扰下,纷纷脱离东汉。不过班勇利用两年时间就打败了北匈奴,稳定了西域局势。但班勇走后,北匈奴又活跃起来,公元137年汉朝将军斐岑击败北匈奴。公元151年,汉朝将领司马达击败北匈奴呼衍王。无奈之下,北匈奴又向西撤退。

2.逃奔康居国。从伊犁河流域向西便进入中亚地区,这里便是历史上康居国所在地,也是锡尔河流域地区。对于这些凶猛的匈奴到来,康居国肯定不是对手。虽然史料对于这支逃亡来的匈奴并没有记载,但匈奴来了就是养精蓄锐,再次东进,康居国阻挡不了匈奴。

3.阿兰国发现匈奴踪迹。据《北史西域传》、《罗马史》记载,俄罗斯顿河流域附近有阿兰人建立的阿兰国,公元290年北匈奴出现在阿兰国境内。由于阿兰人也是游牧民族,对于同样是游牧人的匈奴人并没有多少敌意。但随着匈奴人不断发展,终于矛盾激化。公元350年匈奴骑兵与阿兰人发生了战争,经过24年的战争,北匈奴终于把阿兰国灭亡,从此成为阿兰国新的主人。

4.继续向顿河以西发展。阿兰国境内寒温带气候太适合匈奴人了,他们在这里休整上百年,被汉朝打击的元气已彻底恢复过来。人口也急剧增长,他们征伐野性没有改变,看上了顿河以西的草原。但这片草原是东哥特人地盘,当匈奴在大单于巴兰姆伯尔带领下,轻松灭掉东哥特人,并大败西哥特人。

匈奴人最后在顿河流域休养生息多年,不断积蓄力量,为后续向欧洲发展奠定了基础。

更多精彩历史探秘,请关注头条号【泥腿看客】。

本文作者:泥腿看客(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