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是否有才能?野史趣闻
秦桧(1090-1155年),字会之,生于黄州,籍贯江宁(今江苏南京)。南宋著名奸臣、主和派代表人物。 政和五年(1115年),秦桧进士及第,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宋钦宗时,历任左司谏、御史中丞。靖康二年(1127年),因上书金帅反对立张邦昌,随徽、钦二帝被俘至金,为挞懒信用。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秦桧逃回临安,力主宋金议和。绍兴元年(1131年),擢参知政事,随后拜相,次年被劾落职,绍兴八年(1138年)再相,前后执政十九年,历封秦、魏二国公,深得高宗宠信。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逝,赠申王,谥忠献。开禧二年(1206年),宋宁宗追夺其王爵,改谥谬丑。
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元佑五年(1090年),秦桧生于黄州江边舟中,先居住在常州,后徒居江宁,遂为江宁人。 父亲秦敏学,做过玉山县令、静江府古县(今广西永福县)县令。秦桧早年做过私塾教师,靠微薄的学费度日,他对自己的生活处境很不满意,曾作诗说'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 政和五年(1115年),秦桧进士及第,补为密州教授。接着又考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
其妻王氏系统的很多亲戚,包括岳父王仲山,都降金当败类。然而他在北宋末年,却是另一种表现。靖康元年(1126年)初,秦桧上奏,认为对南,犯的金军'不宜示怯,以自处削' 。十一月,金兵包围京师汴京(今开封),派使索求三镇,秦桧上书言兵机四事:召百官详细讨论、加强守备、将金使安置城外、最多割燕山一路之地。 宋钦宗未予答复,任命秦桧为职方员外郎,不久改为干当公事,隶属河北割地使张邦昌。秦桧认为此职专为割地求和,有违自己的主张,三上奏折请求辞职。
这时的秦桧还是那个忧国忧民的学子,是哪个想要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士子。
绍兴元年(1131年)二月,秦桧升任参知政事。宰相范宗尹建议讨论徽宗崇宁、大观以来朝廷滥赏之事,秦桧极力赞成 ,但高宗坚决反对,秦桧遂附和高宗,并以此为由竭力排挤范宗尹。七月,范宗尹罢相,秦桧扬言:'我有二策,可耸动天下。'有人问他为何不说,秦桧说:'现在没有宰相,无法执行。' 八月,秦桧升任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首次拜相。九月,吕颐浩二度拜相,与秦桧共掌朝政。秦桧密谋夺吕颐浩权,就让党羽造谣说:'周宣王修内政、攘外敌,故能中兴,今二相应分管内政外政。'高宗诏命吕颐浩专管军旅,秦桧专管政务,吕颐浩遂在镇江建造都督府。
绍兴八年(1138年)十一月,高宗下诏,传达金国要宋廷屈己议和,百官多认为金国之言不可信。 秦桧擢升中书舍人勾龙如渊为御史中丞,排挤朝中议论不合之人。 吕本中、张九成、冯时行、胡铨等皆被贬出朝廷。 十二月,金派张通古、萧哲出使北宋,国书名为'诏谕江南',秦桧怀疑是封册文书,就与金使磋商,改江南为宋、诏谕为国信。 金使行至泗州,要求所过州县用臣礼相迎、高宗以客礼相待,态度极其傲慢。京、淮宣抚处置使韩世忠多次上疏,愿效力死战,高宗不准。金使抵达高宗行都,通告宋廷'先归还河南,册封高宗为帝,余事再慢慢商议'。
秦桧打算接受金国条件,但高宗不愿跪拜称臣、接受金国册封,馆职吏员也上书反对议和,各地军民义都愤填膺。 于是高宗以'居丧期难行吉礼'为由,让秦桧率朝臣去驿馆接收国书。
这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谁也不知道,只知道从金国回来的秦桧,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积极的想要议和。
除却议和和陷害精忠岳飞岳元帅外,秦桧其实也是一个历史名人。更加的有才干,不然他是无法两次坐上丞相位的。
而秦桧字体尚工,书写齐整工稳,擅长篆体。陶宗仪在金陵文庙的中栏上曾见过秦桧的书法'玉兔泉'三个字,称其字'颇有可观'。 秦桧的书法存世有《偈语帖》、《深心帖》等,南宋曾宏父《凤墅帖》亦收录有秦桧的墨迹。
秦桧虽是佞臣 ,却诗文天下,颇擅笔翰,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桧能篆,尝见金陵文庙中栏上刻其所书'玉兔泉'三字,亦颇有可观。'有书辑入《风墅帖》。因为秦桧是千古罪人,因此他本人书法上的成就就被黯淡下去了
秦桧是状元出身,博学多才,书法颇有造诣。为官早年名声尚好,深为宋徽宗喜爱,被破格任用为御史台左司谏,负责处理御史台衙门的往来公文。
在处理公文中,秦桧发现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公文字体不一,很不规范,尤其对徽宗赵信的字甚有研究,后在仿照赵佶'瘦金体'字体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种独特字体,工整划一,简便易学。他用自己创造的新体字誊写奏折引起了徽宗的注意,下令秦桧将其书写范本发往全国各地,要求统一按范本字体书写公文,这一措施很快得到了推广。这种字体逐渐演变为印刷用的'宋体'。
所以说小编认为秦桧虽然遗臭万年,但他的才能还是很强的。不知道小伙伴们有什么看法,大家发出来给其他小伙伴分享吧。
本文作者:空中楼阁6335(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