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俊臣:将“酷吏”事业进行到底野史趣闻
出身卑微,发迹偶然
来俊臣本姓蔡。但因为他父亲赌钱欠债,便将他母亲抵押给来家,所以便改姓了来。
早年,来俊臣游手好闲,不事生产,终于有一天因犯奸盗被捕入狱。也许是为了争取宽大处理,也许是天性如此,犯罪分子来俊臣在狱中最大的爱好就是“妄告密”。有时是捕风捉影,有时干脆连一点影子都没有,来俊臣就会活灵活现地向监狱管理人员告发某某还隐瞒了什么重大罪行。由于他所告发的事情多属无中生有,狱吏查来查去,当然也不会有一点收获。但是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妄告密”,告来告去,终于引发管理层的震怒,刺史王续将他 “杖之一百”。来俊臣这才老实了一段时日。
然而不久之后,痛打来俊臣的刺史王续因事被朝廷诛杀,这让来俊臣看到了希望之光。来俊臣灵机一动,抓住机遇,继续告密。他揭发王续有重大罪行,并进而移花接木,在举报信上编造自己因揭发王续曾被痛打的经历。
据说武则天见到这份举报信十分高兴,马上破例接见来俊臣。顷刻之间,来俊臣身价百倍,武则天“以为忠,累迁侍御史,加朝散大夫”。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来俊臣终于由不名一文的鸡鸣狗盗之徒成为了武则天所倚重的栋梁之臣。来俊臣不负武则天重望,短短一段时间内,就有一千余家被来俊臣所抄。在审理案子时,只要不合他的心意,他必然会对犯罪人进行株连,长幼都要坐连其族。往往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案件就可以诛杀上千人。满朝文武大臣朝不保夕,噤若寒蝉。
白色恐怖笼罩大地,国人道路以目。“酷吏”来俊臣终于横空出世。
绞尽脑汁,发展“事业”
为了满足事业的需要,来俊臣可谓绞尽脑汁,体现出来了极大地创造性。他所发明的刑具都代表了时代所能达到的高度。譬如他发明了一种叫做“突地吼”的刑具。凡是上了这种突地吼枷的,都要在地上不住地转圈,于是,受刑的人先是上吐下泻,接着四肢瘫软,女口果还不认罪,那就继续转下去,直到受刑的人晕倒为止。
不论怎么说,突地呀乙还算比较温柔的刑具,‘铁圈笼头”就没有这么“体贴”了。顾名思义,铁圈笼头是用粗铁丝做成的圈。这件刑具的独到之处是,每当审讯犯人时,就将铁圈套在犯人的头上,如果犯人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的罪行还好,否则,来俊臣就指示手下往铁圈里加木楔,很多人因此脑浆进裂。来俊臣的刑具就是这样别出心裁,争奇斗艳。
来俊臣还善于进行心理战术,在审讯囚犯之前,他的习惯动作是将所有的刑具撂出来,先向囚犯展示一番。据说,大多数囚犯见到刑具即已魂飞魄散,为了躲避酷刑,只好一切都顺着来俊臣的意思来说。
在来俊臣的倡导之下,他的手下掀起了刑具研发热潮,没有发明能力的普通狱卒就比赛谁对囚犯下手更歹毒,谁更冷酷。而其中的‘饺佼者”往往可以得到来俊臣的重赏,朝廷对此也是大力提倡。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整个国家简直成了人间地狱,来找来俊臣告密的人,络绎于途。来俊臣与其手下“起告密之刑,制罗织之狱”,以致“生人屏息,莫能自固”。
于是,来俊臣与他的党羽王弘义、侯恩止、周兴等一起,不论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杀人不绝。当时的监狱设在丽景门内,只要进入此门,一百个人里也难活下来一个人。因此,王弘义就曾得意地将丽景门戏称为“例竟门”。“例”者,惯例也,“竟”者,结束也,“例竟”者,按照惯例即将结束也,“例竟门”三字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凡是进入此门者,依照惯例,必将为自己的生命划上句号。
在这样大的背景之下,朝官们人人自危,晚上脱下鞋子,都不知道第二天能不能再有机会穿上。早起去上朝更是忧心忡忡,说不定走到哪里就会遭到袭击,更说不定哪一天全家就会被诛杀。因此上朝前,朝官都会与家人告别时都会说:“不敢说再见!”
大将军张虔勖、范云仙等都被来俊臣审讯过。在洛阳州官署里,虔勖等不堪忍受痛苦,自诉对于国家有功,来俊臣就命令卫士把他乱刀砍死。范云仙更是不识好歹,在被审讯时也是历数自己一生伺奉先朝的丰功伟绩,声言自己遭遇司法不公,来俊臣就下令割去了他的舌头。
如此的案例数不胜数!
同时来俊臣还是个好色之徒。如果看上了哪个女人,他就利用工作之便,先将所看中的女人的丈夫构陷入狱,然后取而代之。来俊臣的正妻就是这样被逼娶过来的。
请君入瓮,创造理论
来俊臣是一个将“酷吏”当成事业来做的人,他不可能对任何人有恻隐之心,即使对待自己的“亲密战友”。著名的“请君入瓮”典故讲述的便是他对待同时酷吏的周兴的事迹,因为耳熟能详,这里不赘叙。
来俊臣不满足于事业上的巨大成功,他开始了理论的探索和创新,他的理论成果最后集结为《罗织经》。这是一部专讲罗织罪名、角谋斗智的书籍。言简意赅,每个专题为一卷。全书字数不多,分为十几卷。每一卷专讲一个问题,譬如“治敌卷”、“问罪卷”等。它是人类有始以来,第一部制造冤狱的经典,更是酷吏政治中,第一部由酷吏所写,赤裸裸的施恶告白。传说宰相狄仁杰阅罢《罗织经》,全身颤抖,冷汗迭出;女皇武则天面对《罗织经》,仰天叹道:“如此机心,朕未必过也。”
在“瓜蔓卷”中,来俊臣这样总结自己的经验:“事不至大,无以惊人。案不及众,功之匪显。上以求安,下以邀宠。其冤固有,未可免也。”也就是说,不把案子搞成惊天大案,就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不让案子牵连住一大批人,就不足以显示出办案人的能力。而这样做,会让上级有安全感,更会让下级获得宠幸。
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之下,来俊臣揣摩着武则天的意图,一旦发现蛛丝马迹,马上“招集无赖数百人,令其告事,共为罗织,千里响应”。慢慢地,朝野已经被来俊臣打理一遍,,没有人敢再和来俊臣及其党羽对抗。此时的来俊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得意忘形,尸骨无存
来俊臣在寻找新的猎物。他把目光停留在了武氏诸王以及平时不拿正眼看自己的太平公主等人身上,阴谋罗织罪名将这些人陷害下狱。
尽管所有的人都怕来俊臣,但武氏诸王和太平公主等根本没有把来俊臣放在眼内,但是,因为有武则天的保护,外人想板倒来俊臣却没有那么容易。这时侯,一个叫卫遂忠的人站了出来。
卫遂忠是来俊臣的挚友,有一天,卫遂忠酒喝得有些多,迷迷糊糊来到来俊臣家的门口。当时来俊臣正与妻子的家人聚会,门卫看卫遂忠有醉态,想打发他离开,就对他说来俊臣出去了。谁知酒后卫遂忠的耳朵特灵,听到了院子里面来俊臣猜拳行令的声音,知道了是门卫在骗他,就硬闯了进去,趁着酒劲羞辱了来俊臣一番。
酒醒过来后,卫遂忠越想越后怕,他太了解来俊臣的为人了,来俊臣决不会这样善罢甘休。为了自保,他决定投靠到武氏诸王那边去。于是,他先发制人,向武则天和诸武揭穿了来俊臣的阴谋。
武氏诸王和太平公主岂是好惹的,他们联合起来,抓住时机,将来俊臣斩杀于闹市。长安市人早就对来俊臣恨之入骨,听到他被武氏诸王所杀,大家无不拍手称快,拍手称快还不解寸艮,大家决定痛打落水狗,前去剐他的肉。须臾之间,来俊臣的尸骨就荡然无存了。
后来,武则天下诏追认了来俊臣的罪行,并且决定将来俊臣家族予以剪除,以平民愤。“冷酷到底”的来俊臣以这样的方式走向了自己的末日。
本文作者:上官婉婉(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