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亚里士多德:星星还是那个星星野史趣闻
亚里士多德认为,坐在很深的井口中,白天也可以看到星星,这一结论他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提起逍遥派,大多数人会想到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中厉害的武功门派,掌门人无涯子,可谓天下第一。文化水平再高一点的,就会知道,这个门派的原型是道家祖师庄子,因为有《逍遥游》名作,且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句,被金老先生拿来,化用在武侠小说中。
而《庄子·秋水》中记载了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典故:井底之蛙。

井底之蛙
住在井底的青蛙,认为天就井口那么大,水就井中那么多。之后来了只东海之鳖,告诉青蛙:井外有广阔的世界,无边无际的大海,深邃高远的天空。
青蛙听了,目瞪口呆,很难想象那些自己从未见过的事物。
当人们看这个故事的时候,往往嘲笑青蛙的自满与无知,可是在广袤的宇宙中,站在地球看天空的人类,何尝不是像那只青蛙一样渺小?
只能看见井口的天空的,不止见识短浅的小人物,甚至见多识广的大学者,也会犯这样的错误。
今天,我们说说遥远的西方,另一个国度的“逍遥派”著名学者的故事。
这人的名字,可谓在历史上如雷贯耳:亚里士多德。他有一个同样著名的老师柏拉图,还有个纵横四海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就是“逍遥派”,当然和庄子毫无关系。是因为他教课的风格就是在风景如画的林荫中、小河边、花园里,边散步边讲,十分惬意。
亚里士多德学识渊博,可谓哲学、逻辑学、自然科学的始祖,对人类贡献十分巨大。可是,他毕竟是公元前三百多年,那个科技十分不发达的时代的人物,缺乏必要的理论和工具,有些结论现在看来就像“坐井观天”一样可笑。
比如,他提出一个著名的论点:坐在一口很深很深的井里,往天上看,即使白天,也能看到满天繁星。

在深井中真的能白天看到星星吗?
这句话被后世无数学者所引用,也让广大天文学家伤透了脑筋,为何坐在井底,白天就能看见星星?
亚里士多德有个著名的错误观点:即他认为所有的事物都可以通过逻辑推导出正确的结论,而不需要实验。
就在这一错误观点下,他提出了著名的错误理论:轻的东西落地慢,重的东西落地快。比如石头比羽毛落地快,树枝比树叶落地快……等等。
这个理论,直到一千多年后,才被那个“怀疑一切”的伽利略打破,用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证明了一轻一重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比萨斜塔实验
所以,“坐到井底白天就能看见星星”这个理论,也是亚里士多德推断出来的,他并没有亲自去过井底。
那么,为什么亚里士多德会得出这个推论呢?源于古希腊时代,人们普遍认为,星星像灯光一样,晚上亮,白天就灭了。
然而一些学者对此却持怀疑态度,认为星星始终是亮的,只是白天太阳光线太强,遮挡了星星。
后来,经过学者们的仔细观察,发现日食的时候,可以看到星星,那就证明了星星在白天也是亮的。
那这跟井底有什么关系?
亚里士多德认为,深井中黑咕隆咚的,阳光射不进来,可是在井底往上看,又能通过井口看到天空,因此,他的推论就是:
白天看不见阳光就能看见星星——>在井底看不见阳光——>在井底能看见天空——>所以在井底白天就能看见星星。
看似完美无瑕的逻辑链,很难从中找出漏洞。
当然,也曾经有人做过实验,亲身下到井底,可是看不到星星。而支持者认为,是因为这口井不够深,那么多深的井才算够深呢?一直也没有定论。
因此两千多年的时间,一直有人支持亚里士多德这种观点。比如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他在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中有这样的描写:“白天看不见星光,而在深井里的人就有这种机会。”

查尔斯·狄更斯
自伽利略实验后,科学从“哲学思辨”进入到“亲身实验”层面,大批科学家不断涌出,科学理论也突飞猛进。
十七世纪,荷兰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斯涅尔发现了光的折射定律,从而确定光穿过透明物质时,方向会发生改变。几十年后,大科学家牛顿发现了光在折射后,会出现散射的现象。有了折射和散射,越来越多的学者怀疑亚里士多德的“井底星光”说。

斯涅尔
但对这个推论,依然没有有力的驳斥,因为十七世纪的机械工业还不发达,人们没法挖出很深的井,并且也不能很方便的在深井中上下。
直到1916年,有个叫伊尔森(Rev. W.F.A. Ellison)的学者才正式撰文,有力的驳斥了亚里士多德这一观点。
伊尔森实验加研究证明,由于光在大气层中的折射和散射,不会出现照不到井口中的状况。人从深井中往上看,只会看到一团很亮的光芒,而不是星星。随后,英国天文协会杂志发表了伊尔森的观点,正式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井底星光说”。
当然,人们并没有因此全盘否定古人的智慧,在尊重和严谨的基础上继续实验。
20世纪中期科学飞速发展,使之前一些不可能的实验成为可能,比如光度测量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准确地测定光亮程度。而射电望远镜的发明,更使人在白天看到星星成为现实。

射电望远镜
于是1946年,又有人更加精确的做了这个实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推论并非完全错误,如果同时满足几个条件,是有可能在白天的井底看到星星的:
天空中除太阳之外最亮的恒星是天狼星。根据光度测量,如果白天正常光线下能看到星星,那么,它的亮度必须是天狼星的五倍;或者,白天光线亮度降低到天狼星的亮度以下,那就可以看到天狼星。

天狼星
而光的折射和散射,确实会损失一些亮度。那么条件就是:有一口足够深的井,且井口正对着天狼星的位置,那天太阳光不是特别强烈,经过数轮散射与折射后,理论上讲,人在井中确实有可能看到天狼星。
有趣的是,在我国古代天文学中,天狼星属于“二十八宿”中的“井宿”,这到底是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我国古代观测星空的方法还是很科学的,天狼星被划分在“四象”中的“朱雀”中,井宿即朱雀第一宿。而朱雀与代表太阳的三足乌同源,为可以御火的神鸟。说明古人已经观测出来,天狼星是除太阳以外最亮的恒星。而且在古希腊文化中,天狼星被记载为“燃烧”或“火焰”,象征着干旱和炽热。

日中三足乌 汉代画像石刻
而在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文化中,天狼星是“巨鸟”星座“Manu”的身体,不知道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还是仅仅是巧合。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理论上在深井中白天可以看到天狼星,就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推落成立。因为要满足的这些条件,实在是太苛刻了。除了一口正对着天狼星、且足够深的井之外,还要那天的太阳光强度恰好不高。人类能控制的,仅仅是可以挖一口符合条件的井,可是太阳的亮度怎么能够控制呢?因此我们仍然认定,在自然情况下,无论多深的井中,都不能看见星星。
在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他即使再聪明,也想不到这么多极端条件下的状况。加上之前他已经有过“两个铁球”这样的错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亚里士多德关于“井中观星”的推论,是盲目的、毫无根据的。
事实上,在古代就有很多学者察觉了亚里士多德理论中的谬误,希望矫正它们。比如古希腊方位天文学的创始人喜帕恰斯,就想要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星星不生不灭”理论是错误的。

喜帕恰斯
当然,如果说亚里士多德完全不重视实验,那也不对,只能说当时的条件下,许多实验无法实现。尽管如此,亚里士多德还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堪称科技史上开山巨制的实验:确定了地球是圆形并想当精确地测出了地球的周长和半径!
那就是著名的“赛伊尼实验”:他在亚历山大城,让他的学生去埃及的赛伊尼(今埃及阿斯旺),约定同一天的正午,双方一起测量同一立杆的影子长度,从而根据长度差别算出了地球周长和半径。

埃及阿斯旺
而且,宇宙以不可思议的手段嘲笑的人类的无知。亚里士多德提出“地心说”后,被哥白尼否认,可是今天,我们又认识到,任何地方都是宇宙的中心,所以地球也有可能是宇宙的中心。
所以,如果说井底之蛙的话,到底谁才是井底之蛙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宇宙探索越来越深,也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的无知。每一步都像井底之蛙一样,只是换了个更大的井口而已。
然而,只有这种“井底之蛙”不断更换井口的精神,人类才有可能有一天,揭开宇宙万物的谜题。
@影史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艺术、历史、科技、影视内容,欢迎关注!

本文作者:影史志(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