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的亚里士多德野史趣闻
公元前367年,亚里士多德迁居到雅典。在那里,他称了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并且一学就是20年。在学习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表现的极为出色,经常因为观点不同而与柏拉图争论不休,为此还留下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柏拉图去世后,由于学术上的分歧实在太大,亚里士多德没有成为柏拉图身后的阿卡德美学园智障人,离开了雅典,亚里士多德在别处继续生活和思考。
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于爱情海北部卡尔西乃西半岛东岸的斯塔吉拉希腊移民区。这座城市与当时正在兴起的马其顿相邻,亚里士多德的父亲就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侍医。
到公元前343年,他受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聘请,担任了13岁的太子亚历山大的老师。腓力二世子在给亚里士多德的邀请信中写道:“我有一个儿子,但我感谢神灵赐我一子,还不如感谢他们让他生于你的时代。我希望你的关怀和智慧将使他配得上我,并且无负于他未来的王国。”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亚历山大即位,亚里士多德提倡的是公民政治,有中等公民掌权,兼顾上下两层公民的利益,但这在当时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样属于无法实现的空想,理所当得不到亚历山大的接受。但亚历山大和腓力二世一样,对亚里士多德非常敬重。据说此后他在远征亚、欧、非诸大陆的过程中依然不忘让人收集动植物标本和各种法律、政治资料交给亚里士多德,为他以后进行生物研究提供了很多帮助。
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重回雅典,在雅典城东北部的吕西昂体育场开设学院,进行科学研究并广收门徒,教授的科目有哲学、物理学、辩证学、修辞学、政治学等,亚里士多德在这里创立了自己的学派,使这里逐渐成为一个研究各种科学问题、特别是生物学和历史学方面问题的中心。亚里士多德和这个学派的成员们经常在林荫道上一边散步一边讨论问题,因此而得名“逍遥学派”。
亚里士多德是一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据说他一生写了400部~1000部作品,主要有《工具论》、《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对古希腊科学的各个分支都有研究,对前人的成果做了全面的总结,并且在这方面的建树远比他在哲学观点方面的贡献大。他开辟了古典逻辑学(即形式逻辑)、动物学等新的研究领域,研究了辨证思维的最基本的形式,在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医学、历史学、政治学、文艺理论等方面也作出了探索与贡献,虽然在许多地方不免有荒谬之处,但他仍然是当时最博学的学者。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猝死之后,雅典掀起了反马其顿的狂潮。由于曾经和腓力二世以及亚历山大有着密切的关系,亚里士多德和苏格拉底一样被扣上了对神不敬的罪名。但是亚里士多德并没有重蹈苏格拉底的覆辙,他说:“雅典人曾经在苏格拉底身上犯下了对哲学的罪名,但这次他们可能没有机会了。”随后他离开了雅典,逃到了北方优卑亚岛的加尔西斯。第二年他在那里病逝,年终63岁。
本文作者:趣谈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