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栖居野史趣闻

2018-10-23 20:35:12

今年初,我应邀在思南公馆为海派画家汤胜天先生主持他的书画集发布会,那天,汤先生提出了“中国境界”概念,提倡山水画创作中应当有境界、有精神——“以笔墨为先、以笔墨为上、以笔墨为重。”这是中国画与西画的区别之处,重视写意造境,这种境界里,自有思想一方田园。之后,他说他要解甲归田,栖居乡间,到生态崇明岛去打造一个田园美术馆,让艺术贴近田园。

为了实现这个美丽的梦,汤先生舍弃了上海市中心的舒适生活,决心在崇明庙镇开辟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第一家田园美术馆,边耕读、边精心作画,回归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他的艺术梦想,也是他对故乡的人文关怀,核心理念是浪漫诗意、天人合一、耕艺与融、人文关怀和大地艺术。

田园美术馆的名字叫千帆堂,是黄永玉先生所赐,起源于二十年前。黄永玉在京郊有个闻名遐迩的万荷堂。二十多年前,他就对汤胜天说过:“北有万荷堂,南有千帆堂,你年轻要有千帆竞发的思想,我老了要万事和谐颐养天年”。一句笑话,汤胜天当真了。于是有了千帆堂。

如今,主人归来了,看遍了魔都的繁华热闹,心里想的却是田园的宁静。陶渊明诗曰:“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重归田园,“愿将余生填空巢,非叫花开满园春”,崇明优越的生态资源吸引他扎根隐居,以天人合一的大地艺术思想,在乡间田野中开出一个独一无二的田园美术馆,它以艺植田园为视觉观,带来生活美学的新理念,让人们在雅致的田园环境中感受艺术熏陶所带来的愉悦。他要让大地艺术在崇明岛上复活,这是艺术家的痴心和对生养自己土地的拳拳爱心,他要让自己的乡愁绽放出不一样的华彩。去年年底起,汤胜天索性把家也搬进了千帆堂,白天耕作,晚上画画,将近半年下来,脸晒黑了,身体倒反而健壮了,他戏称自己是农民。

田园内外到处是盛开的各色玫瑰,荷塘里荷花初绽,一座长长的原木板桥,暗含“人迹板桥霜”的诗意,东边是山坡,坡上有草亭。走过板桥,推开厚重有质感的木门,天井里一座小木桥连接起东西两边,两侧有垒石、有太湖山石、有花式漏窗,既是通道又是景观小品。一边墙上有黄永玉题字的千帆堂匾额,一角写着胜天之居,挡不住的风雅之气扑面而来。

“纸上春秋终觉短,田园诗意需耕耘”,诗意的栖居是现代人的理想,在崇明庙镇,在千帆堂,我领略到了这种诗意栖居的美。(惜珍)

本文作者:新民网(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