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会·雅玩|梅钧与“墨梅艺社”野史趣闻
梅钧创办“墨梅艺社”后,他与同仁们对南画的挖掘,赢得了画界的一致好评。

认识梅钧,说真的大有“相识太迟”的喟叹。在海上画坛,像梅钧这样为人低调,不事张扬、几十年下来耐得住寂寞的画家可谓鲜少。当年若不是友人介绍,邀我为他写过一些评述文字,得以结识并欣赏他的丹青后,这怎会知道这是一位很早就出道、多年前就被不少名家高手誉为有自己绘画语言的“画坛新秀”。1974年,陈逸飞就不惜放下身段邀他一起共同创作了《工人讲师》,去参加一次绘画大展。可见大画家对他才艺的赏识。
较之于梅钧本人来,最让人惊羡的还是当年在时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复旦大学教授谈家桢的指导下,由他倾心所创办的声名蜚扬的“墨梅艺社”,成立时曾引起画坛的轰动。1987年10月,上海中国画院竟然破格发出邀请,请这个在中国美协之外的艺术社团进入国立画院艺术殿堂,成功地举办了绘画作品大展。时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程十发先生还执笔书写了展名。从“墨梅艺社”成立始,几十年如一日,梅钧就与他的同仁们在这方群贤毕至的舞台上,为弘扬中华文化艺术作出不少的贡献。他们多次自募资金举办旨在拓展中国画艺术的画展、以及学术年会。
梅钧他们对早已失传的南画的挖掘,赢得了画界的一致好评。有专家认为他们为中国画坛留下了非凡的业绩。南画起源于我国的南宋时期,其艺术特点是以破墨、淡墨等技法为主,逸笔草草,不拘形似,推崇古雅、清淡为贵。这门绘画艺术后来传入日本,几经发展,从而成为当代日本画坛上一个重要流派。而在今天的中国,不要说研究南画的人寥寥无几,就是知道南画的人也没有几位,有的甚至认为它本来就是舶来品、东洋画,殊不知中国才是它的诞生地。梅钧很不希望看到我们的后人将来远涉重洋前往日本讨教我们祖先留下的画艺,更不希望已经近乎在中国泯没的南画从此失传。
于是他到处寻师访友,四方联络,团结了一百多位南画的爱好者,一起费尽苦心地搜集资料,查阅历史。他成立《墨梅艺社》宗旨之一,也就是发扬光大南画技艺。在别人看来这是一项伤神费脑、得不偿失的事情,而他却偏偏视之为自己的神圣的使命。最让人感动的是他为了寻找与破译南画那些早已消失在历史深处的艺术元素,居然敢于实验,改变自己早已形成的绘画风格,在宣纸上尝试南画的笔墨。如今早已过了花甲之年的梅钧,还在乐此不疲,又是绘画,又是根雕,又是办画展,又是开设收藏陈列馆……构建与经营着他的中国画艺术的大千世界。有时,望着他奔波不息的背影,我不禁想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小小的水滴,数不清的水滴,连续起来就是历史,艺术与文化,就在水滴的汇聚流淌中,在一代又一代人鲜活的生命中传承。
《秀出艺林》,梅钧的大型画册,选用的依旧是于1986年时画坛一代大师谢稚柳先生专为他题写的那四个字。入选本书的书画艺术家们,皆为他从艺习画的良师益友。画册中方增先、王个簃、陆俨少、张大壮、陈大羽、唐云……哪一位在画坛上不是赫赫有名?更为难得的是梅钧还为那些收集在画册里的艺术精品提供了文字图片资料,梅钧,乐在艺术中。(朱金晨)
本文作者:新民网(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