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墨梅和山水野史趣闻
明陈继儒暗香疏影图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
明陈继儒潇湘夜雨图水墨金笺
明陈继儒天香书屋图
明陈继儒策杖秋山图
明陈继儒春阴欲雨图
明陈继儒梅竹图
明陈继儒墨梅图
陈继儒《张子房留侯赞轴》金笺行书35.7×147.7 cm南京博物院藏
此轴行笔流逸,字形体势多出于米芾。
陈继儒《书薛文清语轴》洒金笺行书112.5×51.6cm上海博物馆藏
此作品系作者五十八岁时于白石山所书。
陈继儒书法学习宋代苏軾、米芾,用笔骏快,意趣雄浑是其特色。本幅端凝紧炼,笔画圆腴,体势頎长。
董其昌为陈继儒作《婉娈草堂图》
董其昌与陈继儒从小就是好友,后皆为明末艺坛领袖。陈小董三岁,亦后董三年去世。董和陈的社会地位相差悬殊,陈继儒终身布衣,而董其昌却是进士出身,历任皇长子讲官、湖广提学副史、礼部尚书等职。两人却交往达,且友谊愈老愈醇,陈继儒说,“少而执手,长而随肩,函盖相合,刺史相连,八十余年,毫无间言,山林钟鼎,并峙人间。”
董其昌在画上有三条独立的题跋,第一条是在婉娈草堂作画时所书: “婉娈草堂图。丁酉十月,余自江右还,访仲醇于昆山读书台,写此为别。董其昌。”另两条则书于董其昌家中,一云: “是岁长至日,仲醇携过斋头设色。适得李营丘青绿《烟峦萧寺图》及郭河阳《溪山秋霁卷》。互相咄咄,叹赏永日。其昌记。”又云: “以观李、郭画,不复暇设色。米元章云,对唐文皇迹,令人气夺,良然。玄宰又记。”
王衡是陈继儒的同窗好友。王衡(1561-1609)字辰玉,号缑山,江苏太仓人。宰相王锡爵之子,画家王时敏之父。万历二十九年以一甲第二名(榜眼)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因其对仕途颇感失望,就借奉使江南之机,辞官归隐。与陈继儒时有往来,常有诗文唱和,读书著书。
徐霞客是陈继儒的忘年之交。“霞客”别号也为陈继儒先生所取。霞客(1586~1641年),名宏祖,字振之,江阴人。天启四年(1624年)五月,经友人王畸海引荐,专程访陈眉公于松江佘山,并为母亲王氏八十寿辰求作寿文。在他们相识至眉公去世十余年间,霞客曾多次拜访眉公,足见徐陈两人之间感情之深。
李日华、莫是龙、僧人担当等名人与陈继儒也往来密切。崇祯年间,陈修松江府志时,李日华修嘉兴志,相互友善。《味水轩日记》:“余结发游松,从眉公授毛诗。草窗,眉公之友也,故与呷习,今相隔三十一年矣,今草窗饮啖不衰,可念也。”
陈继儒《云山幽趣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陈继儒《行书阿含经句轴》洒金笺行书 112×30cm
南通博物苑藏
陈继儒《行书“霜华飒然”五言诗》扇面
上海博物馆藏
更值得一提的是,陈继儒作为晚明云间派代表人物,是“松江画派”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画与他平生崇尚松、竹、梅的品行有关,常常藉以自比。所以,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传世作品有《梅花》、《梅竹双清图》等(现藏故宫博物院),《梅花图》8页(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可见当时云间画派在全国颇具影响。而陈继儒是这个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雾村图》、《江村云树》、《梅花图》、《潇湘烟雨图》《秋水垂钓图》都是弥足珍贵的绘画艺术作品,现分别受藏于国家故宫博物院、日本国立博物馆、我国台湾博物馆和松江博物馆等。
陈继儒《陈眉公书画册》(选页)
陈继儒《行楷七律诗轴》纸本行楷 237.8×5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文作者:净心如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