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是刘邦最信任的人,在刘邦杀韩信的时候,他为什么不阻止?野史趣闻

2018-10-23 20:02:03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被古往今来的人臣奉为经典,是作臣子作重要的哲学之一。不过,这杀功臣的“传统”,说起来好像是刘邦为开创者,到了朱元璋这里发扬光大,达到顶峰。

根据《史记》的记载,刘邦杀的功臣比起朱元璋来虽然不够,但是也真的不少了。不过,似乎刘邦杀功臣的时候,都不是他的主观意愿,似乎都属于“不得不杀”的情况。当然了,《史记》写成于汉武帝时期,对汉朝的开国皇帝进行美化,也是很有可能的,不过这些阴谋论小编就暂且不去理会,以史书记载为准。

回到文章主题,刘邦杀韩信的时候,张良为什么听之任之?他如果出手阻止,刘邦大概率会听他的。我们先来看看韩信都立了哪些功:

汉二年,韩信主动请缨,带兵在北方开辟了第二战场,连下赵国和齐国,为以后诸侯合围项羽埋下伏笔;在楚汉战争僵持不下的时候,韩信作为最强大第三方势力,可以左右战局的情况下,加入了刘邦阵营,直接导致了项羽的全面被动,最后失败。

可以说,韩信在楚汉战争中为刘邦立下了不世之功,而且还是在韩信有机会自立为王的情况,仍然选择帮助了刘邦,这一点尤为难能可贵。不过,也为以后的悲剧做了铺垫。

在刘邦当了皇帝之后,韩信又做了什么呢?

汉六年,韩信竟然窝藏楚国逃犯钟离昧,被发现之后,刘邦把韩信降为了淮阴侯。

同样是汉六年,在京城的韩信竟然接受了樊哙的跪拜之礼,还慨叹自己怎么和周勃、灌婴、樊哙等人同列了呢?深以为耻。

汉十年,陈豨造反,刘邦带兵平反,韩信称病不出,然后暗中联系陈豨,试图在京城起兵和陈豨里应外合。最后事情败露,诛三族。

从上面的总结可以发现,韩信就是一个居功自傲,政治觉悟不高,情商也不怎么高的人,还喜欢作死,对刘邦一点尊重都没有。最后就算没有“造反”这个事情,刘邦也不会放心韩信吧,至少会把他给限制住,比如软禁什么的。

这样的韩信,张良怎么救?有救的必要吗?张良是不可能阻止刘邦动手的,否则他就不是张良了。

本文由史趣品读原创,欢迎关注,带你长知识!

本文作者:史趣品读(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