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之前世今生:古代城管大队野史趣闻
“给我三千城管,还你世界和平”……
这是不是“城管“在你头脑里的印象?
那么,”城管“的那些事又是些什么事?
今天开始,就与大家扯扯“城管”的前世今生……
话不多说,先上图:
许久前网络上流传的”清明上河图之城管来了“
还记得网络上PS恶搞的这幅《清明上河图》吗?
其实,宋朝的政府部门为规范商贩的经营行为,专门在街道两旁竖立“表木”,作为禁止“占道”的红线,红线之内,允许设摊、开店,但不得侵出红线之外。看《清明上河图》中虹桥两头,就立有四根“表木”,桥上两边,小商贩开设的摊位,都在“表木”的连线之内,中间留出通行的过道。
清明上河图之”表木“
但凡是个城市就需要秩序,“城市管理”就是伴随着城市的出现产生的,华夏民族最早的城市可以追溯到商周甚至更早时期,而最早的“城市管理”者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见诸文字了。
下面就聊聊古代的”城管大队“……
《庄子·知北游》记载:“正获之问子监市履也,每下愈况。”这里面提到的“监市”,即市场的监管者,其工作内容就包括环境卫生管理、禁止占道经营、拆除违章搭建等今天“城管”承担的职能。
自秦汉至唐宋,中原大地渐成一统,和平发展的环境催化了经济、商业和城市的迅速繁荣,随之而来的市容环境问题、交通秩序问题等“城市病”也严重困扰着地方政府。特别是唐、宋以来,拥有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万国来朝、贸易发达,城管工作更显重要。据《旧唐书》记载:“监市践于衙,理市治序。”“践于衙”是指属于衙门管,工作任务就是“理市治序”,即政府设置了专门的城市管理岗位,用于管理、维护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秩序。
而到了北宋时期,城市商业更加发达,为应对“城市管理”重任,政府专门成立了城市管理部门——“街道司”,主要工作就是维持城市街道的卫生、整修与日常秩序,管理违章搭建和占道经营的商贩。据考证,“街道司”的成员一度由士兵担任,史载汴梁城中就有500士兵组成的“城管大队”。
即至明清时期,城市管理日趋职业化。明朝,北京城由“五城兵马司”承担今天“城管大队”的大部分职能,“五城兵马司”是什么部门,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卫戍部队。清代,北京则专设了“督理街道衙门”,主要负责外城的街道管理、民房修建等,制止查处破坏公用设施、侵占下水道等不良行为,基本上就是专职“城管大队”。
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城市管理体制的引入,城市管理职能则由警察组织承担了。清末的时候,天津警察厅就曾经发布了《整顿路政办法四条》,其中两条是:“马路街衢旁各商铺有安设风挡、占用边道者,应即一律拆退;铁铺、石铺、木器铺及洋广杂货等铺,在门前堆积什物材料,占用官路者,应即一律让出。”这就是一个治理城市“四乱”的通告。
本文作者:腿打闪(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