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洪承畴的先祖野史趣闻

2018-10-23 18:35:10

【英都乡讯原创,作者:廖榕光】武荣翁山洪姓自顺斋肇基英都以后,至五世支分二派,即东轩、西轩。东轩谨独公,生子8人,支分8房。洪承畴的先祖排行第五,俗呼“东五房”。洪承畴的曾祖父洪以诜,是为东五房九世。祖父洪有秩,即东五房十世。父洪启熙,东五房十一世。他们的行状,南安县志及武荣翁山洪氏族谱,均有较详细的记载。兹摘录综述如下:

承畴的曾祖父洪以诜,字德谦,号双林。邑庠生。族谱载他“有贤内助,得无内顾忧,日惟课子读书。”子三:长有观,明万历壬寅科贡元,授江苏定南知县,浙江仙居知县。次有秩,即洪承畴的祖父。三有助,明万历壬辰科进士,授工部郎中,迁广东屯盐道副使。以诜在明朝时曾以子有观贵,赠定南知县。又以子有助贵,累赠广东副使。入清以后,又以曾孙承畴贵,累赠太傅大学士。但这些赠号都是以诜死后的事。洪以诜只享年45岁。

承畴的祖父洪有秩,字懋庸,号宗南。明万历戊辰恩科贡生,癸酉年赴京会试途中卒于杭州,年仅29岁。族谱记他“天资聪慧,貌如冠玉”,“博学多识,耻为时俗文字”,“广交四海名士,学日益醇”。他死后,“元配戴氏柏舟自矢孝事舅姑”。有秩死后,在明朝赠兵部右待郎兼都察院佥都御史。入清以后,三赠光禄大夫,晋太傅大学士。戴氏获旌表节孝,累赠一品夫人。这些都是有秩死了很久以后的事。

民国版《南安县志》有洪有秩传,称有秩虽为“武荣望族,乌衣子弟”,却“不侈”,“一敦朴厚”,“有古大臣之度”。有秩的妻戴氏也有传。记戴氏在有秩死后,“孝事老姑,茹荼抚子,六十余年如一日”。

承畴的父亲洪启熙,字尔朝,号幼迹。邑庠生。在明朝,因子承畴贵,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入清以后,“赠光禄大夫,累赠太保大学士”,娶妻傅氏,锦田人(属今南安丰州镇)。生子三,承畴,承畹(邑庠生),承畯,(邑庠生)。

傅氏于顺治九年逝世,享年80岁。同年八月,傅氏在泉州出殡。承畴未能获准回乡守制,但顺治帝命福建布政司使胡升猷莅泉州谕祭。祭文赞扬傅氏“赋性仁兹,宜家娴睦,相夫而敬昧”,对她的女德给予极高评价。并称洪承畴之所以能成为“兴朝良佐”、“开国鸿勋”,盖由“父教之忠”,也因“母仪足式”,充分肯定幼迹公及傅氏言传身教对洪承畴成长的影响作用。赐祭四坛,赐造坟合葬同穴。傅氏准封一品夫人,该祭文还勒石立碑于墓前,是为《御制碑》。此碑废于20世纪,但碑文在1944年泉州商会会长洪恭树主编的《武荣翁山洪氏族谱序》一书有收录。(英都乡讯微信号:ydxx2013)

【英都乡讯特别提示:本文是民俗文化专家榕光老师的民俗文化研究成果原创作品,如蒙转载或引用务必注明出处】

本文作者:英都乡讯(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