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腻庄妃劝降洪承畴野史趣闻

2018-10-23 18:33:41

美腻庄妃劝降洪承畴

洪承畴率领最后的1万多人守松山,最后被包围在松山还守了半年,这跟史可法可是有大区别的。史可法首先是级别没有洪承畴高,洪承畴出将入相,是国家最最重要的重臣,史可法只是南京兵部尚书。其实南京六部里,只有兵部尚书还算有实权,其他五部的尚书都是影子内阁或者叫备用内阁,当然都是北京的六部管。北京没有了以后,南京六部紧急动员起来说,中央政府没有了,那咱们南京这六部就动员起来吧。当时在南京由于没有首辅,最大的就是史阁部史可法,他也只是兵部尚书而已。当然弘光朝建立的时候,他当了没几天首辅,然后就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他控制不了局面,东林党的知识分子和军人们打得一塌糊涂,最后他也弄不下去了,所以就到江北扬州去督师了。他也就是到这个级别,首先在对国家的重要性上没有洪承畴那么重要,洪承畴统率全国最最重要的兵力,打的是叫“皇国兴废在此一战”的那种决战型战役。军事能力上史可法跟洪承畴也不能比,洪承畴打得闯军最后只剩18骑,打清军虽然最后败了,但1万多人守一松山小城居然还守了半年之久。而史可法守扬州,说实在的真正的清军攻城就只有一天,扬州一天就被攻破。

总而言之,洪承畴坚守半年,最后实在是守不下去了,援军也被打跑都不敢前进了,而且那时候还有内奸。我们这个汉族有一个传统,就是汉奸多。那个时候洪承畴还不是汉奸,手下有汉奸,被内奸打开了城门,城破。其实我这个时候还能帮洪承畴说一句话,再接下来就不能帮洪承畴说话了,大汉奸是板上钉钉的,我也不想替他翻案,但是在这个时候洪承畴的表现其实跟文天祥、跟史可法、跟我们看到的所有那些读儒家书、读四书五经长大,然后忠君爱国、有气节的知识分子没什么区别。洪承畴被捕以后,立而不跪,破口大骂,这不就是一样嘛,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就是坚决不跪,说我天朝重臣怎么跪你这个小王,然后就破口大骂、披发悲歌,天天不吃饭,写各种绝命诗,就是准备殉了。但是由于他名声太大,再加上文武双全,皇太极就是死活不杀他,一天不杀,两天不杀,想了各种办法,派各种人去劝,于是把范文程派出去了。

如果你非要说范文程是汉奸,其实也算汉奸,但是范文程这汉奸和洪承畴这汉奸可不是一个性质。我觉得在讲南明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辨析两个不一样的词,一个叫叛国降清或者叫卖主求荣,一个叫事清。事清就是我上那儿去服务去了,我到那儿当公务员去了,我原来没吃过明朝的俸禄,我又不是明朝的官、明朝的大臣,我又没受过皇恩。范文程当然是汉族人,如果你说汉族人为满族人工作叫汉奸,那就叫汉奸吧。但是范文程人家本身是辽东汉人,人家也没有跑到北京来当过大官,也没受过崇祯的皇恩,那30多万人口的满族进军中原的第一步就是先统治了整个辽河流域的三四百万人的汉人。进关的时候,不但有满八旗还有汉八旗,汉八旗就是辽东汉人。我觉得按我们今天比较自由主义的思想来讲,辽东汉人是绝不能叫汉奸的,也不能叫叛国或者卖主求荣,因为人家本身就住在那儿,人家的政府就是这满族政府,人家的皇帝就是皇太极。

范文程是熟读儒家各种经书的文臣,当然他还是不如洪承畴,两人聊着聊着就聊不下去了,洪承畴坚决不降,只求速死。但是范文程观察到一个特别小的细节很有意思,就是房上突然掉了一粒灰尘下来,掉到洪承畴身上,洪承畴伸手给掸了,范文程很敏感,回去就跟皇太极讲,看来洪承畴是不想死,想死的人还在乎衣服上的灰尘吗,说还有希望。于是继续努力,努力到什么程度?野史说,这个咱不敢说是正史,庄妃,就是后来的孝庄皇后,居然都给派去了。庄妃当然长得美,到那儿就说:“这是毒酒,你喝吧。”洪承畴说:“太好了,终于死期到了,喝!”恨不能吟两句诗。一喝还挺好喝,连喝好几杯。结果是人参汤,你想想人参这东西一喝完了以后身体也来劲了,一看庄妃很美,露出胳膊,满洲那衣服胳膊是露着的,于是⋯⋯当然这是纯野史。

满蒙民族有那时候少数民族的习惯。那时候少数民族民风彪悍,就觉得我们的女人只要能征服强大的敌人,收服一个洪承畴这样的人,就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就是我们民族的巾帼英雄。不像汉人,讲什么贞节、礼法等等。

最后是皇太极亲自来看洪承畴,洪承畴继续立而不跪,但是这个时候已经不破口大骂了。东北挺冷的,皇太极脱下身上的貂皮大氅,给洪承畴穿上了。洪承畴看了半天,而且据记载是斜眼、用旁光看着皇太极,看了一会儿说:“真命天子!”儒家的经书,实际上给人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理论依据,你要说必须忠君爱国,那有一万条可以说,要说气节,也有的是可以说的。可是你要说“良禽择木而栖”也行,所以遇到真命天子就“良禽择木而栖”了,于是洪承畴投降了。

文章摘自 高晓松 《晓松奇谈(第一卷)》

本文作者:凤凰联动(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