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古镇闹市中的这座桥 竟然和南宋皇帝赵构有关野史趣闻

2018-10-23 18:32:11

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自古多故事,在咱秀洲小镇上,大大小小的桥也是不计其数。今天,让我们走进新塍古镇,探究一段有关问松桥的秘史……

新塍镇始建于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已有1170多年的历史。千年新塍古镇上有座《问松桥》,它横跨镇中南北市河口,为双孔拱形石阶桥。讲起这座《问松桥》,它不但是古镇上美丽的一景,也是古镇上的一张金名片。论古,这桥头的小松树当年曾给皇帝逃难时指点过路。那么倒底是哪位皇帝呢?会来走这座桥呢?原来是南宋的一位皇帝,名叫——赵构。

南宋皇帝赵构

传说,“南宋康王”从江苏杨州逃亡到杭州时,走过此桥。要想知道康皇南逃时怎会走过此桥?故事还得从北宋皇朝时代《金兀术九反中原》说起……

北宋末年,朝廷君臣终日歌舞升平、疏问朝政,官兵们出入红楼、酒馆猜拳行令、寻欢作乐、忽略备战。以至让金兵入侵中原时长驱直入。边关失守不说,金兵直捣卞凉城内,杀得宋军丢盔弃甲、损兵折将一片凄凉。最可耻辱的是:徽、钦二帝被金兵掠去了大金国。

宋徽宗的小儿赵构只得纠集朝中所存军政要员、后宫宾妃以及残兵败将等人迅速逃至河南商丘。在皇亲和军臣们的参合下,赵构即位,便将河南商丘定都为(南京)延续了宋室皇朝。但是赵构做皇帝连金交椅都尚未坐热,宋军又探得金兵再度来犯南京(今河南商丘)。赵构闻讯,即召文武大臣商谋后便迅速传旨部下立即迁都向东南长江边扬州逃离。屋漏偏遭连夜雨,谁知赵构迁都扬州还未喘过气来,又报金兵要进犯扬州的消息。急得康皇赵构连夜仓促渡过长江,朝杭州方向落荒逃串……

赵构等人被金兵追击

第二日天蒙蒙亮,赵构唤起家眷、侍从,也顾不得寻找护卫军,只是领着家眷等朝着南方逃奔。越过(今)桃园康和桥地界,向南进入新塍小镇的东栅,沿着小河向西、穿松路行至松路尽头,忽见一条南北走向的镇中小河上有一座环洞石桥。见此桥,桥洞圆如镜,堍短、桥陡、水声湍,行人登桥都觉累,车、马想过桥,确实有困难。此时,赵构四下观望,南瞻无桥可跨越,北望无渡可登岸。侍从及女眷们也因饥渴吵闹不止,要求在此桥边稍作停留,小解饥止渴。再说赵构自已也深感饥肠辘辘、筋疲力尽。此刻,他是进退两难、犹豫不定。

无奈之下,他突然双膝向着石桥阶石上一跪,双手抱拳举过头顶,大声地对天说道:“苍天啊!桥神啊。尚若吾赵构还命不该绝,此去杭州兴国安邦、拯救黎民,望苍天明示,此途前可去否?”

这事说来也巧,只见桥边上的那棵小松树上的一只金甲虫“嗡!”地一声向着对岸飞去。瞬眼间,又见这小松树的一枝小树丫“嗖”地一下树梢向西南一伸展、紧接着枝头上徐徐长出一根黄绿色的嫩松针,松针象孩儿的小手指一样指向西南方。真是天助我也!赵构见状后即伏在石阶上即向小石桥叩了三个响头。小声自语说:“桥通神明,松存灵气。待我南宋确立之日,定重封此神松……”

松树“指向”

赵构说完飞快起身,嘱女眷们快速下车,让侍儿们牵马、抬车、扛辙过了此桥。说来也怪,赵构的全班人马刚过了桥。只听得风声大作,继而桥头松摇、石落、桥断。赵构见状心头一乐失声说道:“天助我也!”他让侍从从马背上取下干粮和水,让侍儿和女眷们小解饥渴。随即,赵构一伙便急促地离开了新塍小镇,朝西南方向逃奔而去——

康王宋高祖在临安建都后,国号—“南宋王朝”。次年,康王也真的拨银命嘉兴地方官重建此石桥。并让大臣们为这桥取个有意的桥名。此时,一位当时伴随康王南逃的侍儿、今日伴驾在朝的御军总督向康王提议道:依臣之见,此桥取名“问松桥”。大臣们听了齐声说好,康王听后也大加赞赏……这就是新塍问松桥“的由来。

据新塍文化

本文作者:浙江新闻(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