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城市足迹:旅顺郭家村新石器遗址野史趣闻

2018-10-23 18:05:50

1976年,由辽宁省博物馆和旅顺博物馆共同考查发掘了旅顺口铁山镇郭家村文化遗址。这里位于郭家村北面,东南是老铁山,西北距海1000米,遗址长152米,东西宽77米,面积1.1万平方米。据考证,郭家村遗址下层文化,距今大约有五千年。那时的房屋仍为半地穴式,纵横近五米,并学会用柱子支撑屋顶。生产工具有打制的石刀、石铲、石镞、石网坠;磨制的石斧、石锛、石刀以及烧制的陶纺轮等。生活用具除陶器外,还有骨锥、骨针等。说明当时已经用网捕鱼虾,用带有石箭头的弓箭狩猎,会纺织了。而骨针说明当时已经会缝纫了。骨针的针眼仅能穿过一根现代的蜡光线,应该说是相当精致的了。从遗址中发掘出完整的猪骨架和陶塑猪,说明当时已开始饲养猪以及猪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当时大体上有了男耕女织的初步分工。陶器以红陶和红褐陶为主,有直口筒形平底罐、壶、盆形鼎、三足鼎、碗等。陶器上除有刻纹外已有绘有几何图案的彩陶。这种彩陶同山东烟台地区紫荆山遗址下层出土的陶器相似,说明山东大汶口文化(1959年发现于山东宁阳大纹口,因以得名)对这里的影响。

旅顺郭家村新石器遗址

旅顺郭家村新石器遗址

旅顺郭家村新石器遗址

郭家村遗址的中层文化,距今大约四千年。这时已是中国历史上夏代的初期,中国开始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初期。从出土文物看,除石器生产工具外,还有大量的陶器。陶器中以类砂黑陶为主,还有少量的磨光黑陶。磨光黑陶为轮制。有三环足盘、鼎、南瓦、镂孔豆、碗、双耳陶罐、钵、杯等。这些陶器与山东龙山(1928年发现于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因以得名)陶器属于同一类型,说明受龙山文化的影响。但有一种三色彩绘陶却具有地方特色。所谓彩绘陶是烧结后才绘上彩色的,与先绘上彩色图案然后烧结的陶器在制作上是有区别的,彩绘陶因先烧后绘,彩色容易退掉。这一时期,家畜饲养和纺织、缝纫已经很普遍了。从郭家村遗址中发现的一篓碳化谷子,可知当时人们已经开始食用小米。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用贝壳、兽骨、玉石、玛瑙等磨制成各种装饰品,挂到脖子上,或戴在手腕上,或佩戴在身上。这时的旅顺口,大约也处在原始社会解体阶段,阶级分化已经开始,遂进入金石并用时期。

郭家村遗址1979年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3月23日,辽宁省政府专门下发11号文件,公布了包括郭家村遗址在内的5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其中明确“郭家村遗址保护范围为:以保护标志碑为基点,东、北各100米,南、西各150米以内;保护范围外20米以内为一类建设控制地带”。也就是说,辽宁省政府公布的郭家村遗址保护范围为250米见方,即62500平方米。

本文作者:大连旅游(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