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忧国忧民的太监,没读过几天书,却劝慈禧太后不要独揽朝政野史趣闻

2018-10-23 17:26:48

在中国古代史上,宦官始终存在着,数量更是非常庞大,但真正让大家记住的并不多。宦官也叫太监,主要是在皇宫中侍候皇帝和后宫一些主子的。

纵观古代的太监,明朝的魏忠贤和清朝的李莲英,算是比较有特点的,也是最让大家熟悉的。魏忠贤和李莲英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奸诈,多数情况都是为自己着想,所以备受世人诟病。

所以太监给人留下的印象并不好,可今天笔者要说的这位太监,算是别具一格了,没读过几天书,却胆子很大,居然敢劝慈禧太后不要独揽朝政,这位太监名叫寇连才。

寇连才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他天资聪慧,心中充满正义,崇拜历史上那些有贡献的人物。寇连才在十五岁的时候,就晋升为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深受慈禧太后的喜爱。

跟随慈禧太后这样的大人物,让寇连才接触到了很多国家大事,时间一长,让寇连才对慈禧太后的很多做法感到不满。比如在甲午战争的时候,清朝政府显然要吃败仗。

寇连才忧心忡忡,可慈禧太后并不着急,也不以清政府的利益为重,反而大肆铺张,为自己的寿辰大操大办,还挪用军费。忧国忧民,负有责任心的寇连才在大清早的时候,跪在慈禧太后床前,痛哭上奏:“朝廷危在旦夕,老佛爷即使不位列祖列宗的大清天下着想,也得为自己的声誉考虑,怎么能忍心纵情山水,挥霍无度,难道不怕激起天下人的怨恨吗”?

慈禧太后听完大怒,立即命人将他赶出寝宫。即使这样,寇连才还是不死心,他决定正式上书写奏章,直陈利害,冒死犯言直谏。奏章写完后,寇连才找准时机,将奏章递了上去。

奏章中的内容主要有:劝慈禧太后不要独揽朝政,应归政于光绪皇帝;停止修建颐和园;不幽禁皇帝;抓紧战事准备;光绪皇帝无后,要选贤能之士的人过继,可以仿效尧舜的禅让制等等。

寇连才的一系列建议,慈禧太后看后怒火冲天,认为寇连才太放肆了,以下犯上,已经无可救药了,赶紧命人将其抓起来,第二天就在京城菜市口斩首了。

面对死亡,寇连才并不害怕,因为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所以在临刑前非常平静,毫无怯意,整理完衣服,向皇宫方向跪拜了九次,然后俯首就刑,围观者都为之叹息。

本文作者:历史TIME(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