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五关斩六将前,曹操送别关羽,你不知道的故事细节野史趣闻

2018-09-22 20:30:33

网友们,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去寻刘备。其中有一个细节,那就是《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这个桥段中。关羽刚刚离开都城,曹操带着一众大将赶上关羽,曹操送别关羽时,两人曾在一座桥上对话,并且有挑袍赠金的故事发生。

哪么这座桥叫什么名字呢?曹操与关羽为什么会发生挑袍赠金的故事

这座桥,众多民间传说中,都作“灞陵桥”。三国演义中,曹操得知关羽出留书挂印出走,亲自到霸陵桥为关羽送行,并赠以黄金一盘,锦袍一领。关羽恐怕曹操别有所图,不肯下马,只是用刀尖把锦袍调到马上。这就是有名的挑袍赠金的故事。

什么会是挑袍,因为当时曹操是想留下关羽的,关羽在这个过程中又要小心曹操,又要显出关羽的义,总不能对曹操动手吧。关羽与曹操在灞陵桥答话时,甘夫人和关羽都对曹操非常警惕,甘夫人紧张和焦虑,关羽则十分沉稳老练,表面上若无其事,实际上胸有成竹。当曹操赠送锦袍的时,关羽如果简单拒绝下马接袍,显得很不礼貌,而且会把局面弄僵。但他下马接袍又恐遭到暗算,于是想出一个两全其美之计,关羽伸出兵器青龙偃月刀,并用刀尖挑起棉袍,披在自己身上,让人无话可说。

灞陵桥在哪里呢?

今河南省许昌市城西4公里的清泥河上有灞陵桥,原名八里桥,现已成为灞陵桥景区,在历史故事中,相传为三国名将关羽辞曹操挑袍处,灞陵桥从此名扬海内外。

原桥高于水面3米余,为三孔青石桥。桥面宽能并行两车,桥长90米,两岸杨柳成行,风景宜人,桥旁有《汉关帝挑袍处》石碑,为明末将领左良玉所立。另一通碑为辞曹书,保存完好,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又竖了四通碑,文字清晰,碑文论述关羽对曹操辞其金而挑其袍的过程,歌颂他“依曹已久仍归汉,留得英风在颍州”。说他视高官厚禄若粪土,褒他“情深义重垂千秋,士民争拜汉云长”。

该桥在历史上时毁时修,原形早变,后来因兴修水利,原桥已拆毁。现留存的各种石刻集归于景区中的关帝庙中。

1990年重新修建了这座仿汉观赏桥,桥长121米,单拱双柱,柱承栌斗,支顶拱体。青石栏板上浮雕着148幅仿汉画像,内容有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天象民俗和农桑狩猎之事,质朴生动,令人遐想。

本文作者:烽火醉历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