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人缘怎么样?野史趣闻

2018-09-22 20:30:27

对于第一次看《三国演义》的读者,最有印象的人当属关二爷,小说中的他实在是太精彩了,“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但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些不过是小说家罗贯中一厢情愿的偏爱而虚构出来的故事,那么真实的“关二爷”是什么样的呢?

引用《三国志》原文“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从这段简单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关羽早年的情况,他之所以能够遇到刘备是因为在家乡犯了事情而逃到了刘备的家乡,至于犯了什么事,《三国志》没有细说,但是当时其他史料记载,关羽犯的是杀人之罪,而且他自己这一路逃出来也是经过了精心的伪装,连自己的字都改了,还有人说关羽本来不姓关,也是为了逃避追查而改的姓,一说姓冯,一说姓管。但是现在看来这都不重要。接下来关羽和刘备张飞结识,三个人感情很好,到了寝则同床的地步。《三国志》明确表示三个人“恩若兄弟”小说家罗贯中根据这里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弄出个桃园三结义使兄弟三人的关系更进一步。历史上的关羽虽然没有诛文丑,但是杀颜良这个事是真的。关于这个人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但是他急于证明自己,在《三国志》中这样描写“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关羽能杀死颜良完全靠的是敏捷的行动力。可能是关羽的出身不好,关羽做事情总是骨子里透露着一种自卑。比如他对人的态度就和张飞完全不同,陈寿这样表示“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屑小人。”关羽对于出身不好的士兵们很爱惜,对于上层社会的士大夫却摆出一副傲慢的姿态。张飞就不一样,张飞是地主阶级出身,他对那些当兵的大老粗没什么好感,但是对于有文采的人却十分喜爱。关羽的这种性格就使他得罪了无数掌权的士大夫阶层,所以关羽在官场上的处境一直都比较孤立。

就拿演义里的五虎将来说,关羽与张飞这南辕北辙的性格在初期可能互相信任,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性格的不和会使两个人逐渐疏远。关羽与赵云的关系不好说,民间史料《荆州府志》和《江陵县志》有载关平的妻子赵氏就是赵云的女儿,当然这类史料多常见于明清,后人附会的成分比较大。但是《三国演义》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关羽和赵云至始至终都没有一句对话,虽然可能是作者没有注意,但是也从侧面说明两个人平日里应该也不怎么来往。至于他和黄忠,马超的关系就完全可以用差来形容,说黄忠是老卒,不愿意与他同列,非要和马超比声望地位。

后来刘备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又得罪了刘备的小舅子糜竺。在小说里,关羽失掉荆州后并不是完全没有生机,当时刘备的养子刘封离他不远,他也曾向刘封求助,但是刘封坐视关羽的覆灭,就因为当初刘备在立储问题上询问过关羽是立养子好还是立亲儿子刘禅,关羽表示应该立亲儿子,对刘封一直颇有微词。所以这对“叔侄”的关系实在不怎么样。

当然后世史学家根据史料还有更进步的研究,有人提出,刘备和诸葛亮也是借刀杀关羽的,荆州陷落后,刘备很早就知道了消息,但是并没有发兵援助,关羽之死,史料中的刘备也很淡定,并没有像法正去世时哭的死去活来,《三国志》里的刘备根本就没有哭。诸葛亮也一直没有任何表示,从前诸葛亮初次投奔刘备的时候,关羽张飞就对他很不满,直到后来刘备说了自己得到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两个人才停止抱怨。至于法正,魏延这种本身就锋芒毕露的人,他们和关羽的关系更不会好。

后世敬仰的关二爷在蜀汉的人缘混得确实有点惨,如果他平日里主要收敛,多和别人交流,就不会落得这样的结局,他失荆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失在人缘差上,他掌控荆州时荆州的士族们都离心离德,就连一路跟来的糜竺都叛变了他。外加刘封的见死不救,才促成了关羽悲惨的结局。

本文作者:千历共婵娟(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