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能力,最勤勉的皇帝,你赞同吗野史趣闻
雍亲王天表魁梧
雍正,名胤禛,是德妃所生之子,《清史稿 世宗本纪》上说他“有异征,天表魁梧,举止端凝”。他于康熙三十七年被封为贝勒,康熙四十八年晋封为雍亲王。
天下第一闲人
诸皇子为谋求储位,各结私党,勾心斗角极为激烈,当时的太子胤礽两立两废,争夺储位斗争转入暗处而更加激烈。胤禩因争夺意图太过明显而被康熙斥责疏远。胤禛表面不问时事,沉迷释教道教,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诸兄弟维持和气,暗中与年羹尧,隆科多交往,加强自己的实力集团,同时向父亲表示孝顺,且在治理黄河水患上取得自明初至清初最杰出的成就,因而赢得康熙的信任。
继位正名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死,胤禛在十三子胤祥的帮助下如愿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即指雍亲王(其即位前的封号),“正”即正统,名正。表示其正当即位。
遗诏继位说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病重。《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记载:召黄三子诚亲王胤祉,皇七子淳郡王胤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一子,皇十二子,皇十三子,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联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联登基,即皇帝位。
无诏夺位说
说雍正奉遗诏继位,许多矛盾解释不清楚,其说难以自圆;说雍正改诏䵵位,真正有力的证据也显得不足。雍正登基,是因为他在皇位争夺中取得了胜利。这场皇位争夺斗争,或明或暗,或隐或显,前前后后40多年。结果,皇太子党失败,八阿哥党也失败,四阿哥党胜利。
打击亲兄弟
雍正二年,七月印制其《朋党论》,发给诸王和要员,为处置自己的兄弟制造舆论。随机康熙的皇十四子胤禵先是降爵为郡王,拘禁汤山,后来派去守陵,再后来将为贝子,受圈禁。康熙的皇九子胤胤禟发往西宁,由年羹尧监视并名其为“赛思黑”,皇八子胤禩被圈禁,改名为“阿其那”。康熙皇十二子胤裪被革职,康熙的皇三子胤祉也被革爵禁锢。
向权臣开刀
年羹尧历任川,陕巡抚,总督,有平定叛乱的功劳。骄纵揽权,用人自专,企图夺权。雍正三年,雍正调任他任命杭州将军,十二月他以92大罪令其自尽。隆科多是皇亲贵戚:其姑是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其姐是雍正养母孝懿皇后。康熙在世时用为一等侍卫,临终被任命为唯一的传召大臣。雍正登基后,隆科多被任命为总理事物大臣,吏部尚书。他招权纳贿,笼络党羽。雍正五年,以41大罪将他圈禁,雍正六年,死于禁所。
强化秘折制度
秘折制度始于康熙二十年,秘折有助于皇帝更好的了解下情,掌握动态,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有效的实施统治。为充分发挥秘折作用,雍正帝把秘折的范围扩大到布阵使,按察使,学政等,内容则扩大到生计,风俗等方面。
设军机处
雍正七年,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职膳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雍正十年,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军机处大臣由皇帝挑选,由内阁大臣兼任,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跪受笔录,他们的活动都是在皇帝的监督下的,旨意完全是按照皇帝的话记录的。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
秘密立储
雍正帝在皇位集成上有一项重大创新,那就是秘密立储。鉴于康熙帝在欲立太子问题上的失败,雍正帝于元年八月宣布密建储位法--将他的继承人弘历的名字写好,雍正御笔《夏日泛舟诗》轴放匣中,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驾崩后从匣中取出宣读。又以密旨藏于内府,以备核对。这个方法,避免了皇子争权而引起的激烈斗争。后世几代都效仿他。
整顿吏治
雍正皇帝继位之初,吏治废弛,贪污腐败已然成风。他克服各个方面的阻力,在全国上下大规模的开展清查亏空,设立会考府,实行养廉银制度,取缔陋规等多项工作,由于他态度果断,雷厉风行,清朝的财政状况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改善,官吏贪污腐败的现象都有很大的转变,有“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
摊丁入亩
中国自古就有人口税,成年男子,不论贫富,均需缴纳人头税。雍正实行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着少纳,无地者一律不纳,一举消灭了人头税。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是我国财政赋税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
改土归流
我国西南以及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其职务为世袭,仅名义上接受清朝的册封。土司们生杀夺于。这种制度妨碍了国家的统一和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雍正继位后,废除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各地许多土司,改成和全国一样的州县制度。“改土归流”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利。
发展农业
雍正帝继续执行先王发展生产的政策。他像前辈郡王一样鼓励开荒,兴修水利。康熙六十年之雍正十二年,全国天地从735万顷增加890万顷,疏浚了卫河、淀河、子牙河、永定河。其他水利工程已完成的有直隶营田工程、浙江和江南海塘工程,修建了黄河、运河堤岸。
武功显著
雍正帝继续执行先王统一国家政策,打击分裂活动。葛尔丹之侄策妄阿拉布坦于雍正元年(1723)支持青海和硕特部首罗卜藏丹津纠集20万人进攻西宁反清,雍正命年羹尧、岳钟琪帅兵讨伐,大胜,青海完全归入大清版图。雍正五年(1727)派遣策凌为首席代表与俄国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第二年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划定了中俄中段边界,稳定了中俄边界局势。
科学看待鸦片
雍正前期严格执行海禁,但后因考虑沿海的确百姓疾苦,于雍正五年开放洋禁。允许民人往南洋贸易。海禁施行于闽、粤两省。雍正对当时的鸦片贸易也较为重视,他的鸦片政策是:贩卖毒品,严惩不贷,严格区分药用鸦片与毒品鸦片烟,毒品严禁,药用不干涉,且照顾小本商人的正当利益。
对洋人以礼相待
雍正虽竭力反对天主教等在中国民间的传播,但同时,他对天主教也并无恶意,五年,博尔都噶尔(今葡萄牙)使臣麦德乐来京。雍正对他的优待,使他深为感激。甚至于雍正寿辰之时,在天主堂作祈祷,为之祝寿。马戛尔尼当年来华,有一部分原因是雍正在伏尔泰笔下的“开明”为欧洲人所共知,使他们对与华通商充一部分原因是雍正在伏尔泰笔下的“开明”为欧洲人所共知,使他们对与华通商充满了美好的幻想。
重视文化
雍正帝执政期间,完成了始于康熙年间的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此外续修《大清一统志》,于乾隆八年成书。续修的还有《大清会典》。
大兴文字狱
雍正执政时期,文网之密、文祸之重确超过他的列祖列宗。在其临御的13年里查办的文字狱就有14起,数量甚至超过了其父康熙在位61年文祸的总和。比较重大的文字狱事件主要有:钱名世案、汪景琪案、査嗣庭案、陆生楠、谢世济案、曾静、吕留良案。雍正前期文字狱以清理政敌集团及朝廷内朋党为主,是属于朝廷上层内部政治争斗借口。曾静案以后转向一般文字狱。
暴躁的雍正
有一次,雍正看杂剧《郑儋打子》。演员的演技和唱腔都不错,雍正赐食。因为剧中郑儋是常州人,演员就问雍正帝现今常州刺史(明清时刺史是知州的别称)是谁。想不到雍正听后大怒,说:“你是戏子,怎么可以问起官守来?”立刻将演员杖击而死。雍正初年,发现浙江人汪景祺讥评雍正杀功臣年羹尧,查嗣庭出“维民所止”的试题,雍正帝怒发冲冠,杀了汪景祺,查嗣庭下狱并死于牢中。
权争、威严、革新、暴躁,把这些词语放到雍正王朝总是适合的。为了登上皇位,雍正给世人出了一个历史之谜,传说纷起,但是帝国皇位之下流淌着手足的鲜血似乎能够得到确认。上位之后的雍正把自己骨子里的霸道深深嵌入了帝国,于是有了改土归流、摊丁入亩、废除贱籍、设立军机、含泪杀亲子,也有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文字狱。年羹尧、鄂尔泰的闪光更是加深了王朝的铁面色彩。
本文作者:倾我所能(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