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子婴 在位仅46天野史趣闻

2018-09-17 17:30:31

历史记载

历史上对于子婴的评价褒贬不一,司马迁和贾谊都认为,只要子婴能够有一点点才能,都能守住大秦的江山,不用投降刘邦。但班固认为,经秦二世胡亥之手,秦朝已经走向末路,纵使天赐英才也不能挽救秦朝的颓势了,所以子婴做了自己能做的所有事情。

秦王子婴(? - 前206年),姓嬴,名子婴。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

子婴在位时称“秦王”,但后世亦有人称之为“秦三世”,意指其实际上继秦二世为帝。

身世

子婴的身世并无定论。

最早记载子婴事迹的《史记》,对子婴其人,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一是'秦二世的侄子'。《秦始皇本纪》:“立二世之兄子(这种说法认为“兄子”就是兄长的儿子)公子婴为秦王。”

二是'秦始皇之弟'。《李斯列传》:“高 (赵高) 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

三是'秦二世的兄长'。这一派认为《秦始皇本纪》的有关章句应该理解为:“立二世之兄、子婴为秦王。”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即位。二世宠信赵高,赐死扶苏,诛杀多位旧臣,包括蒙恬、李斯等人。当秦二世准备加害蒙恬时,子婴曾劝阻二世说:'赵王迁杀死李牧而任用颜聚,齐王建杀死他前代的忠臣而任用后胜,结果都使国家灭亡。蒙氏,是秦国的大臣、谋士啊!而陛下您想一时就把他们杀掉,臣私下认为不妥。诛杀忠臣而举用没有德行的人,是使朝廷内群臣互不信任,而使在外的将士们意志丧失啊!'但秦二世不听从他的谏言。秦二世在位三年,被赵高所杀。赵高欲自立为王,但发现群臣并不支持,于是迎立始皇孙子子婴即皇帝位,并将玉玺交给他。其后不久,赵高声称民变四起,秦地比统一前更小,建议子婴称王而不称帝,子婴依赵高,废帝号,改称秦王。

公元前206年九月,赵高令子婴实行斋戒,要到宗庙行礼,接受传国的玉玺。于是,子婴就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到那个宫中去斋戒了。到了宫中以后,这个子婴就在琢磨这件事。他跟他的两个儿子商量,还有一个宦官叫韩谈。他说,赵高杀秦二世本来是自己要当皇帝的,但是他不敢。不敢的原因是因为他怕大臣们杀了他,所以他现在立我完全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他叫我到祖庙中间去接受那个玉玺,那就意味着到祖庙里他会杀了我。这是一点。再一个,我听说赵高跟刘邦已经开始暗中勾结了,刘邦已经从陕西的武关打入了关中。赵高跟刘邦开始在秘密地接触,他们两人怎么商量的呢?赵高说我帮助你把秦国给灭掉,然后我来做关中王,关外的我就不要了。这就是他们秘密谈判的情况。

经过了五天,叫子婴去祖庙的时候,子婴就是不去,铁定主意就是不去。然后,赵高就急了眼啊,派了几拨人马请,请不动,最后赵高亲自来了。赵高一来,子婴就传他入宫,这一入宫,子婴就指使宦官韩谈在自己的宫中把赵高给刺杀了。而且立即下令,对赵高灭三族。就这样,事情很简单地处理完了,就是引诱赵高到他宫中来,然后在宫里把赵高杀了。所以杀赵高,杀得一点悬念都没有。赵高到死都不明白子婴还敢杀他,他万万没想到。

公元前206年,刘邦的大军进驻霸上,距离咸阳不过百里之遥,此时秦王子婴驻守的咸阳已经是一座空城,既无可守之地,又无可战之兵。这时率领其中一支秦末起义军进入关中的刘邦在到达灞上后派人劝子婴投降,并得到子婴的同意。子婴用绳绑缚自己,并携同皇帝御用物品 (包括玉玺和兵符) 亲自到刘邦的军前投降。子婴共当了 46 天秦王。秦朝在子婴投降的一刻正式结束。刘邦并没有处死子婴,而是把他交给随行的吏员看管。一个多月后,项羽亦率领大军到达关中。刘邦的部将曹无伤向项羽称刘邦将以子婴为相而自立为关中王,结果项羽设下了鸿门宴。项羽入咸阳城后,立刻杀死子婴,并进行了大屠杀。

如果说子婴是秦朝的掘墓人真的是太委屈子婴了,如果秦二世胡亥和赵高泉下有知的话,一定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因为把秦朝往断头台上送的就是胡亥和赵高,子婴不过是一个帮他们收尸的人,但是收尸人自己也运气不好,一不小心就会把自己给整死了。

子婴上位只有四十六天,而且秦国是以子婴向刘邦投降为标志,标志着秦国的灭亡,所以很多人认为子婴就是秦国的掘墓人。大家都知道,刚刚统一的政权大都不太稳定,这个是必然的,秦国也一样。经过了几百年的动荡,六国的人虽然暂时被覆灭,但是内心攒动的小火苗从来都没有熄灭过。胡亥倒好,自己本来就没有当皇帝的本事,硬是让自己有了当皇帝的命。杀了公子扶苏,篡改了始皇帝的遗诏,自己当上皇帝。但是胡亥没有像秦始皇一样继续平定天下,扫平动乱,稳固政权,熄灭原来六国人心中打算覆灭的小火苗。而是和赵高两个人往死里作,不但搞的秦国百姓民不聊生,国内战乱四起,还把自己的兄弟姐妹,王室贵胄都杀的一干二净。

所以说子婴不是无能之辈,但是可惜的是历史没有给子婴机会。子婴掌权的时候大势已去,秦军的将领为什么能够被人家说服?原因就是秦将们已经知道关东大势已去,秦帝国大势已去。在这个大势已去的情况下,谁都想找个退路,在这个时候他们才可能和刘邦联合灭秦。贾谊在《过秦论》中批评子婴,说子婴哪怕是个庸主,有庸主之才,他也能够退守关中而自保,说子婴连庸主之才都没有。这个话说得太过了。我觉得子婴还是很有作为的人,但是到了那个大势已去的时候,他已经无兵可用了,他继位不到两个月就被迫投降了。他投降两个月以后,项羽就入关了。项羽一入关又得到曹无伤的秘报,说刘邦欲入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这把项羽就给惹毛了,项羽就干脆把子婴给杀了,子婴最后的结局是亡国,被杀,随着子婴的投降和被杀,秦帝国正式宣告灭亡。

子婴死后,有关他埋葬的地点一直不详。但近年来[何时?],被誉为“秦兵马俑之父”的考古学家袁仲一近日[何时?]指出,在秦始皇陵园旁新发现的“秦陵第二大墓”,是座相对独立的陪葬墓园,其墓主很可能是秦朝末代君王──子婴。

据说袁仲认为,子婴是秦二世之兄、秦始皇之子,被杀后埋于始皇陵园附近,是符合古代的丧葬礼制和一般常理的。把子婴墓放在秦始皇陵园西北隅也是迫不得已。子婴是亡国之君,在位的时间仅46天,仓促选址埋葬,致使墓上没堆筑封土,没筑城垣,连墓的方向都有违传统,遂致其葬地长期不明。陕西咸阳、西安等地区皆有奉祀子婴的庙宇。一般从祀于扶苏,称“秦王庙”。不过这个没有得到准确的说法,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这个头条号被列列列列列列入历史了,你确定不订阅?



本文作者:世界文观(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