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以身殉剑能铸就中国古代十大名剑干将和莫邪?野史趣闻

2018-09-14 23:00:26

干将莫邪与吴王阖庐

《战国策·齐策五》记载:“(苏秦说齐闵王曰)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guì,刺伤)。”苏秦(?—前284)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是曾身挂六国相印的伟大的政治家,从苏秦上述所说的话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干将莫邪在战国时期就是如雷贯耳的神兵利器。

锥刺股努力学习的战国时期学霸苏秦

莫邪和干将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中的两把剑的名字,莫邪是雌剑,干将是雄剑。莫邪和干将又是春秋末期两个铸剑师的名字,干将是丈夫,莫邪是妻子,干将很勤劳,莫邪很温柔,他们夫妻二人就是铸造干将莫邪的铸剑大师。

春秋时代,越国盛产的金铁质地最好,且涌现了一批铸剑高手,其中干将和欧冶子最负盛名。干将与欧冶子一起拜师学艺,为同门的师兄弟,他们两人曾合作铸过三口名剑,曰:“龙渊”、“太阿”、“工布”。后来干将来到吴国,与莫邪结为夫妇。他们俩以铸造农具为生,有时也铸剑,因而闻名于吴越一带。

伍子胥是吴王阖庐国相

公元前515年,吴国僚的堂兄弟阖闾(hé lú,?—前496,前514—496在位)派专诸用鱼肠剑刺杀了吴王僚,夺取了吴国的王位。吴王阖闾执政时期,以楚国旧臣伍子胥(前559—前484)为相,以齐人孙武(约前545—约前470)为将军,使国势日益强盛。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即位。为加强军事实力,他很重视发展兵器制造业。而剑作为短兵相接的武器,需求量更大。于是阖闾下令征集天下铸剑能工巧匠,干将也在征召之列。吴王久闻干将大名,便要他为自己铸造两把特别优良的剑。应干将之请求,吴王下令辟造专门的铸剑场,调来各地名匠,还特地征派三百名童男童女,专为铸剑的火炉装炭鼓风。干将接连铸造了几把好剑,送上却都被吴王退了回来。说是质地比不上他拥有的欧冶子所铸名剑。

吴王阖庐画像

干将对来人说:“请你禀报大王,铸造好剑,一定要有优质的金铁,合适的火候和高超的技术,三者缺一不可。我的技术与师兄欧冶子相当,但这里的金铁和火候不如越国的。”吴王派人向越国进口了最好的金铁,限令干将在三个月内炼出好剑,否则以杀头论罪。

莫邪投于炉中以身殉剑

干将莫邪的生平故事,最早出自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刘向(约前77-前6)的《列士传》和《孝子传》之中,后来由历史上诸多著作摘录和引用。

干将莫邪铸剑的雕塑

据东汉历史学者赵煜撰《吴越春秋·阖庐内传第四》记载:干将作剑,来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阴阳同光,百神临观,天气下降,而金铁之精不销沦流,于是干将不知其由。莫耶曰:'子以善为剑闻于王,使子作剑,三月不成,其有意乎?'干将曰:'吾不知其理也。'莫耶曰:'夫神物之化,须人而成,今夫子作剑,得无得其人而后成乎?'

干将曰:'昔吾师作冶,金铁之类不销,夫妻俱入冶炉中,然后成物。至今后世,即山作冶,麻绖(dié,丧服上的麻带子)葌(jiān,兰草)服,然后敢铸金于山。今吾作剑不变化者,其若斯耶?'莫耶曰:'师知烁身以成物,吾何难哉!'于是干将妻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耶。

干将莫邪的雕塑

译文如下:干将作剑时,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选择吉日,开炉锻造,百神临观,然而,烧炼了很久之后,那些采集来的金铁并不能融化,干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的妻子莫邪说:“你善做剑让王都知道了,让你作剑,三月不成,是故意这样吗?”干将说:“我不知是什么原因。”莫邪说:“一个神奇之物的造化,须人而成,今你作剑,得没得其人而后成呢?”

干将说:“当年我师作冶炼,金铁之类不融化,夫妻都跳入冶炉中,然后剑就成了。从那以后,只要到山中冶炼,都要穿兰花服系麻绖(披麻戴孝),然后才敢铸金于山。现在我作剑不化,难道是这个原因吗?”莫邪说:“师父能融化己身以成剑,我为何要作难呢!”于是莫邪就剪下自己的头发、指甲,纵身投入炉中,使三百童男童女鼓风装炭,金铁开始融化,遂铸成了两把宝剑。先铸成的为阳,取名为“干将”;后铸成的为阴,取名为“莫邪”。

为了成功铸剑,铸剑师竟然要以身来祭炉……

莫邪为何要以身来铸剑?

从西方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铜的熔点(1083°C)低,用不着血肉祭炉就能够冶炼;而铁不行,铁的熔点(1535°C)较高,用于防锈的铬的熔点(1857°C)则更高,那就需要“祭炉”了,否则矿石将难于融化。因此,铁在当时又被称作恶金。因为当时人们冶炼金属用的是木炭,而不是焦炭。木炭的温度达不到冶铁的需要,所以在关键时刻将人体这种高脂肪高燃烧值的东西推入,生成碳元素,就可以有效地来提高炉温了。

从物质能量层位的角度来看,向炉中投入人体,或投入牛、羊或猪等动物,其效果应该都是差不多的,其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脂肪、水、矿物质、碳水化合物等,都能够提高炉温,都能够碳化后形成钢,为什么要投入人体,甚至于必须是铸剑师自己呢?

战国时期道家大师庄周

《庄子·知北游》云:“通天下一气耳!”铸剑自然也属于气的范畴,自然也是与元气场、元气和气机等因素有关。

从中国哲学“元气一元论”的角度来看,万物有灵,心物一元,理气一体,动物在精神智慧层位的灵性自然无法与人相比,人之精气神俱存于血中,以之筑剑,才可以使剑产生灵气,甚至是要用至亲人,或者说是铸剑师自己的血,才能造出最有灵性的剑!因为铸剑师血液里面的元气之中所蕴藏着的精神智慧范畴的气机与所铸的剑的气机是亲和力最好的!是最能互相感应的!

为了铸好一把剑,竟然要用自己所挚爱着的亲人的生命来祭炉,这也实在是太残酷了吧?!

悲乎哉?!痛乎哉?!惜乎哉?!叹乎哉?!悟乎哉?!

深层挖掘,传播正向能量;

以文明道,再生华夏人文!


版权声明

本文为自由文化学者郭文喜的原创作品,版权归郭文喜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部分内容和图片取自于网络媒体,特此感谢!大部分内容来自于作者专著《中国根基:通向文化大国之路》(150万字)。

作者邮箱:

13371757799@163.com

自由文化学者

郭文喜

2017年1月17日于西安

本文作者:文喜有话说(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