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夫是皇帝,送你下地狱——年羹尧的下场野史趣闻

2018-09-14 12:30:30

年羹尧确实也是死催,皇帝正找他麻烦呢,按理说,他应该比平日更小心谨慎一些才对。估计自恃功高,自恃是雍正帝当皇子之时就当过侍读的“哥们”,年羹尧所奏表疏字迹潦草不说,还把 “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

其实,这还真不算什么错误,意思反正是一样的。如果是先前雍正帝和年羹尧的“蜜月期”,或许雍正帝还会专门写个几千字朱批,来表扬年羹尧大将军平日那么多政事,还不忘上表道贺啥的;更有甚者,说不定上朝的时候,雍正帝还会公开对群臣表扬年羹尧,说大将军能够创造性地活用成语呢……

现如今,心思变了,什么都变味了——雍正帝马上以此为把柄,痛斥年羹尧把 “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的这个事情,绝对不是小事情。

一脸沉痛,雍正帝对朝臣表示说:年羹尧本来就不是一个粗心之人,他肯定是故意 把“朝乾夕惕”误写,显然是他自恃对朝廷有功,故而对朕疏忽不敬……

既然皇帝都这样认为,那么肯定年羹尧就是主观故意冒犯皇上了,点头称是,群臣纷纷附和。墙倒众人推嘛,这是官场亘古不变的法则。

于是,在雍正帝指使下,清廷开始对四川和陕西的官员进行大换血,把年羹尧的势力一下子清除掉,并且把他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革职,把另一位亲信、时为署理四川提督的纳泰也调回北京,使得这些人日后不能成为朝廷的威胁。

雍正三年四月,清廷下诏,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命他即刻交出抚远大将军印信,贬为杭州将军。

年羹尧开始倒霉了。京城内外的大小官员,看到皇帝亲自打“老虎”,各个不甘人后,和年羹尧熟与不熟,但凡有过交往和干系的,都纷纷上表,揭发年羹尧“罪恶”——“山西巡抚伊都立、都统前山西巡抚范时捷、川陕总督岳锺琪、河南巡抚田文镜、侍郎黄炳、鸿胪少卿单畴书、原任直隶巡抚赵之垣交章发羹尧罪状;侍郎史贻直、高其佩赴山西按时捷劾羹尧遣兵围郃阳民堡杀戮无辜,亦以谳辞入奏,上命分案议罪。罢(年)羹尧将军,授闲散章京,自二等公递降至拜他喇布勒哈番,乃尽削(年)羹尧职。”

把年羹尧尽削官职之后,雍正三年九月,雍正帝下诏把年羹尧逮送入京会审——如此一来,这个前国家勋臣,立刻成为了“人民公敌”。

清廷法司在雍正直接控制下,办事效率极快。到了年底,议政大臣们就向雍正提交了审判结果,年羹尧共犯有92款大罪:包括大逆罪5条,欺罔罪9条,僭越罪16条,狂悖罪13条,专擅罪6条,忌刻罪6条,残忍罪4条,贪婪罪18条,侵蚀罪15条……

一条一条细细眼看,雍正帝一脸正气,满嘴痛心,对满朝大臣表示说:年羹尧所犯这92款罪行,其中30多条,每条都可以处以极刑。所以,朕杀他30多次都不多!但是,念及年羹尧确实对国家有过功劳,西征之事举国皆知,真要对他明正典刑加以碎剐或者斩首,恐遭物议,而朕自己作为帝君,难免会让人觉得有杀戮功臣之嫌……思来想去,朕还是对年羹尧网开一面吧……

群臣面面相觑,不知道雍正帝要如何“宽大”处理年羹尧。

“……这么着吧,念其曾经对朝廷有功,就不凌迟或者斩首了,赐其狱中自裁!”雍正帝卖个关子后,做出决定。

于是,清廷下诏,赐年羹尧狱中自裁。

封建时代法办一个人,当然不仅仅是他本人,年氏宗族全部都要倒霉。年羹尧父兄子弟,但凡在朝廷或者地方任官者,俱被革职。其嫡亲子孙,皆发遣极远边地充军,家产也全部抄没入官。

为清廷卖命三代,功高震主,年羹尧的功业顿时化为乌有!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把年羹尧刻划得也心机深刻。当他失势后,估计到雍正帝不会放过自己,他就把几张巨额银票暗中提前给了他信得过的贴身家人,让他带着自己两个怀孕的蒙古小妾远走高飞,以图延续年家的香火——这个情节,大概是编剧依稀看到过清朝前期、响应吴三桂起兵的西北大将王辅臣故事敷衍而成,根本不符合历史事实。年羹尧儿子挺多,雍正帝看在自己年贵妃面子上,对于年羹尧并没有斩草除根,除了对年羹尧大儿子年富依律斩首以外,并没杀他剩下的几个儿子。而年羹尧呢,也没电视剧中所表现得那么老谋深算,提前精心为自己预备“后事”……

真实情况是,年羹尧虽然骄慢跋扈,但从内心来看,他对雍正帝一直忠心耿耿,反心是绝对一点没有的,最主要的,是年羹尧当时没有造反的心理基础和客观基础。

先前“哥们”已久,年羹尧总认为雍正帝对自己会回心转意,所以被判有罪之后,他也一直对雍正抱有幻想,希望皇帝能够开赦自己。

在被革去川陕总督赴杭州将军途中,年羹尧就曾幻想雍正帝半路会召他回京复职,所以,他在江苏仪征逗留不前。得知年羹尧如此磨蹭,雍正帝更怒,大红朱笔乱摇,在年羹尧调任杭州将军所上的谢恩折上批复道:

“看此光景,你并不知感悔。上苍在上,朕若负你,天诛地灭;你若负朕,不知上苍如何发落你也!……你这光景,是顾你臣节、不管朕之君道行事,总是讥讽文章、口是心非口气,加朕以听谗言、怪功臣之名。朕亦只得顾朕君道,而管不得你臣节也。只得天下后世,朕先占一个‘是’字了。”

这段朱批,雍正帝心事已明:年羹尧的下场,只有死路一条!

荣华富贵这么多年,为国家立过这么多大功,年羹尧是真不想死啊。所以,即使他接到了雍正帝命令他自裁的谕令,这位“年大将军”还是对自己下不了手,还是幻想“哥们”在最后关头会忽然下旨赦免他。

雍正帝当然不是这么想,作为一个寡情之人,雍正帝认为自己最终不判年羹尧凌迟或者斩首,得让这位前功臣保留全尸,就已经是法外开恩了,年羹尧对此应该感激涕零才对。得知年羹尧磨磨唧唧拿根绳子发呆等自己的消息,雍正帝特别恼火,马上派人给他发出最后的谕令:

“尔自尽后,稍有含冤之意,则佛书所谓永堕地狱者,虽万劫不能消汝罪孽也。”

也就是说,从前那么肉麻地表示说要和年羹尧做个万古君臣榜样的雍正帝,在和这位自己的前大功臣永诀之际,为了避免年羹尧怀怨而死日后冤魂会找自己麻烦,雍正帝依旧利用佛家轮回的说教,声色俱厉责斥年羹尧:死,你年羹尧也要死得心甘情愿,心悦诚服!

如此阴狠,雍正帝确实是古今一大忍人!

事到如今,年羹尧还哀哀恋生,上折乞求:

“臣今日一万分知道自己的罪了。若是主子天恩,怜臣悔罪,求主子饶了臣。臣年纪不老,留作犬马自效,慢慢的给主子效力……”

雍正览折冷笑,再无朱谕批回。

事已至此,再无生路可寻。泪眼模糊,年羹尧只能把自己挂到房梁之上……

年羹尧位高权重,妄自尊大,违法乱纪,这些都是实情,肯定会招致同僚们的忌恨,肯定也会导致雍正帝的不满。但这些事情,绝非是他被杀的原由。雍正帝之所以一定要把年羹尧弄死,倒不是因为他功高震主那么简单,最主要的,还是出于这样的一个心结:年羹尧和隆科多一样,事先秘密参与雍正帝不法争夺帝位的活动,乃雍正帝夺嫡的真正知情之人。

这样的人,只要他活着,对自己就是一个大不利、大不稳定因素。所以,一旦时机成熟,年羹尧肯定要清除掉。

清朝遗老所编篡的《清史稿》,对隆科多和年羹尧作如下评价:

雍正初,隆科多以贵戚,年羹尧以战多,内外夹辅为重臣。乃不旋踵,幽囚诛夷,亡也忽诸。当其贵盛侈汰,隆科多恃元舅之亲,受顾命之重;羹尧自代允禵为大将军,师所向有功。方且凭藉权势,无复顾忌,即於覆灭而不自怵。臣罔作威福,古圣所诫,可不谨欤!

这些判语,多为雍正帝回护。但从年羹尧自身而言,自恃功高,妄自尊大,擅作威福,似乎犯了功臣之大忌,最后被杀,确实也算咎由自取。

最主要的,还是隆科多和年羹尧命苦,遇到了雍正帝这样的沉猜之主,即使再怎么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过日子,也难逃一死!

本文作者:赫连勃勃大王(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