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告诫儿子:死后请此人写碑文并马上刻碑,不然有灭族之祸!野史趣闻
姚崇搞之所以被称为“救时宰相”,是因为他有一次问紫微舍人齐浣:''我为宰相,可以和管仲、晏婴比吗?''齐浣回答:''管仲、晏婴所行政策在他们执政时期能一直保持,您所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从这一点来看,您似乎比不上他们。''姚崇又问:''那我到底是个怎样的宰相呢?''齐浣道:''您是个救时之相。''意思是说姚崇是个拯救时弊的宰相。姚崇听之大喜,拍着腿笑着说:''救时之相这个称呼,也不容易得到啊!''

身为宰相,姚崇不仅有才能,而且还是很有担当的,当年武则天宠信张易之,他坚决拒绝张易之的请托,不惜被降职。武则天时期,告密盛行,酷吏当道,他以一家百口人的性命向武则天担保,今后朝廷内外大臣不会再有谋反的人,让武则天赞叹不已。
当然,姚崇的权术也很纯熟,与人斗争智勇兼备,还留下不少故事。
713年,姚崇得到玄宗赏识,唐玄宗打算任命他为宰相。当时的宰相张说知道此事,非常嫉妒。张说是当时的文学大家,科举考试的状元出身,文武兼资,也有政绩,但是生性暴躁,贪财爱货,常徇私舞弊。张说与姚崇有旧怨,不愿与他同朝为相,于是指使赵彦对他进行弹劾,玄宗不听。他又指使人推荐姚崇去当河东太守,又被唐玄宗识破。姚崇拜相后,张说非常惶恐,于是就到岐王府中暗通款曲,希望获取王爷的支持。姚崇对此心知肚明,于是心生一计。

一日,皇帝退朝,百官都走了,只有姚崇在故意落在后面,装作一瘸一拐的样子,显的十分痛苦。唐玄宗看到宰相如此痛苦,当然要询问一下:“爱卿,今天这是怎么了?”姚崇回答:“臣今天足疾犯了!”玄宗关心地问道:''是不是很痛啊?''姚崇回答:“有个事情令我心里非常忧虑,以至于脚上的痛苦倒是感觉不到了。”
一听此话,唐玄宗立时来了兴趣,快说说是咋回事?姚崇回答:“岐王是陛下的爱弟,张说是辅佐大臣,不过最近张说常秘密乘车出入岐王家中,恐怕岐王要为张说所误,怕是要出事啊!所以我很担心。”
唐朝初期,政局几度动荡,皇帝最担心的就是王爷与大臣勾结造反,听了姚崇的话顿时疑心大起,马上将张说罢相,贬到相州去了。张说与姚崇的嫌隙就此越来越深。
据传说,姚崇临死前,还告诫自己的儿子说:“张说很恨我,我死之后,出于礼节,他必来吊丧,你们可将我们家的珍宝全陈列出来,他最喜爱这类东西,如他看也不看,那我们的灭族之灾就不远了;如他看这些东西,那就没事了,你们就将这些东西送给他,并请他为我撰写神道碑。得到碑文后,立即呈报皇帝并雕刻。数日之后张说一定会后悔,他如派人来索取碑文,就说已报请皇上批准,并将刻好了的碑拿给他看。”

果不其然,姚崇死后,张说前往吊丧,见到这些珍宝,看了又看。姚崇诸子按照姚崇的嘱咐办理,得到了他所撰写的碑文,并上报皇帝。后来张说知道中计,想要反悔,但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张说懊悔至极,叹息说:“死姚崇犹能算计生张说。”
本文作者:一片云飘过LOVE(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