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后期,正直的朝臣和权奸佞臣之间的一次直接交锋野史趣闻

武则天
01
当初,魏元忠洛州长史职务,因张易之的家奴横行于市,魏元忠下令将其用杖刑处死。魏元忠打狗不看主人,就已经惹恼了张易之。
入朝做宰相以后,女皇想要任命张易之的弟弟张昌期为雍州长史。便问群臣:“谁可以胜任雍州长史的职务?”魏元忠说:“现在众多的朝臣之中,没有哪一位比薛季昶更合适的了。”武则天说:“薛季昶长期以来一直在京府任职,朕打算另外任命他一个职务。你们认为张昌期这个人怎么样?”宰相们纷纷回答说:“陛下可算是真正找到了合适的人选了。”

魏元忠
看到大家都附和女皇的建议,魏元忠心里骂道:“这帮墙头草。”
但是骂归骂,意见还得摆到明面上,于是提出反对意见:“张昌期无法胜任这一职务!”
看到大家都附和,武则天很自信,耐下心来询问原因,魏元忠回答说:“张昌期还很年轻,不熟悉治理之道。以前他在岐州任官时,岐州户口逃亡严重,所剩无几。雍州地处京城,事情多、担子重,张昌期自然不如薛季昶精明强干、熟悉事务。”

朝堂
这时有目共睹的事情,别人不说破,并不代表不存在。这扎扎实实的事情一摆,武则天就是目前再有什么想法,也得以后再找机会了。
以前是打狗不看主人,现在直接挡了人家的升官发财之道,不结下死仇那才是怪事呢。

张昌宗
02
自从结下这个梁子以后,魏元忠的苦难来临了。张昌宗先是诬陷魏元忠曾和司礼高戬,说他们私下商议:“太后年岁太大了,我们不如倚仗太子,这样才是长久之计。”
武则天听到这个汇报,顿时怒不可遏,下令将魏元忠和高戬逮捕入狱,并准备让他们两人与张昌宗在朝廷上当场对质。
但在对证之前,张昌宗暗地里活动,找到凤阁舍人张说对其进行威逼利诱,在这种高压下,张说只好答应了为他作证的要求。

威逼
正直的大臣们听说张说要上朝堂为张昌宗作证,这不是为虎作伥吗?于是纷纷规劝到——
“名誉和道义对一个人来说最为重要,任何人都难以欺骗鬼神,切不可偏袒邪恶之徒陷害忠良方正之士,用不正当的手段求免于难!如果因此获罪遭受流放,那么值得荣耀的地方就太多了。倘若有意外的灾祸,我辈将上殿力争,与您一同为忠义而死。努力去做吧,能否万古流芳,就在此一举了。”
“孔子说过:‘早上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行。’”
“不要使您自己的行为玷污了青史,成为子孙后代的耻辱!”。。。。。。
张说对这些劝诫,都报以点头示意。

慷慨陈词
03
张说进入朝堂,武则天问他,他没有马上回答。
站在一边的魏元忠挺不住了,对张说说:“你也要与张昌宗一起罗织罪名陷害我吗!”
张说大声呵斥他说:“你魏元忠身为宰相,为什么竟说出这种陋巷小人的语言呢!”一句话说得魏元忠愣在当场,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变卦了?
张昌宗一看形势这么有利,有些飘飘然,也有些晕晕乎,在一旁急忙催促让他赶快举证。
看到大家都在注视着自己,张说正色说道:“陛下都看到了,张昌宗在陛下眼前,尚且这样威逼臣,何况在朝外呢!臣现在当着诸位朝臣的面,不敢不把真实情况告诉陛下。臣实在是没有听到过魏元忠说这样的话,只是张昌宗威逼我,让我为他作虚假的证词罢了!”

女皇
04
怎么地,变卦了?张易之和张昌宗一看这个本来准备好的打人家伙竟然走向了反面,气急败坏的说:“陛下啊,张说与魏元忠这是串通好了,是共同谋反!”
武则天接着追问详情,张易之和张昌宗回答说:“张说是他们的同党,他曾经吹捧魏元忠,把他比作当今的伊尹和周公。伊尹流放了太甲,周公作了周朝的摄政王,这不是想谋反又是什么?”

义正言辞
张说回击道:“张易之兄弟是孤陋寡闻的小人,只是听说过有关伊尹、周公的只言片语,又哪里懂得伊尹、周公的德行!那时魏元忠刚刚穿上紫色朝服,作了宰相,我以郎官的身份前往祝贺,元忠对前去祝贺的客人说:‘无功受宠 ,不胜惭愧,不胜惶恐。’我确实是对他说过:‘您承担伊尹、周公的职责,拿三品的俸禄,有什么可惭愧的呢!’那伊尹和周公都是作臣子的人中最为忠诚的,从古到今一直受到人们的仰慕。陛下任用臣下,不鼓励大家效法伊尹周公这些古代贤良,那要让他们效法谁呢?况且今天我又哪能不明白依附张昌宗就能立刻获取宰相高位、靠近魏元忠就会马上被满门抄斩的道理呢?只是我害怕日后魏元忠的冤魂向我索命,因而不敢诬陷他罢了。”一段话说得义正言辞。

张易之
但是武则天对这些忠言逆耳却听不进去,明显的偏袒“二张”,听到这里,说:“一看你纯粹就是个反覆无常的小人,应当与魏元忠一同下狱治罪。”这次的对证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了了之。

生气
05
事情过去几天后,张说没想到再次被女皇召见。召见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看他到底服不服软,能不能为我所用,于是又旧事重提。但没想到的是,这次的回答仍然与上一次一模一样。
简直是朽木不可雕矣!武则天大怒,指派宰相与河内王武懿宗一同审讯他,但张说的口供依然如故。
没法挽救了,没法挽救了。
看到这个死脑筋怎么点化都没用,女皇终于失去了耐心。一纸圣旨一下,将张说流放到岭南的钦州。

开元盛世
06
古人云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张说正是这一次的流放,脱离了政治斗争的漩涡,才活到后来;否则,以他那样的暴躁脾气,恐怕是早已性命不存了。他哪还有机会为唐玄宗效力,通过君臣的共同努力,创造出一个“开元盛世”来呢?
参考资料: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本文作者:老衲侃春秋(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