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从嘴巴到名气都臭到了家野史趣闻

老叫兽:春风得意马蹄急。
小石君:跑着跑着跑偏了。
不管怎么说,
宋之问是一个出色的诗人。
他的父亲叫宋令文,
是从乡里考上公务员的。
宋令文善文辞、工书法,
是个标准的文人。
而且还有一身的武艺,臂力惊人,
因此在唐高宗时任骁卫郎将。
受到老爸的影响,
宋之问从小就勤奋好学,
立志要当像爸爸那样博学多才的人。
宋之问20岁考上了进士,
作为候补官员列入大唐名册。
刚刚入职的宋之问适应力很快,
也勤奋努力,每天加班加点,
但大唐集团不愧是国际化大公司。
朝中人才济济,
随便一抓就是业务能手。
宋之问感受到了莫名的压力,
为了尽快上岗,他开始苦练诗歌。
690年,当年的好基友卢藏用向武则天推荐了宋之问。
宋之问终于脱下布衣,成为崇文馆学士。
而宫体诗也成为宋之问最佳的艺术交际手段,
他之前的研磨全部派上了用场。
他出口即是“和风吹鼓角,佳气动旗旍”,
或者“侍宴瑶池夕,归途笳吹繁”。
辞藻华丽、语句精致,
关键是政治正确,果然很得皇帝喜欢。
宋之问留给我们的财富,
很大部分都是这个调调。
宋之问此后的人生便像开了挂一样,
官位和诗名一路高歌猛进。
在武则天主政时期,他达到了顶峰。
宋之问游走于权贵之中,
拍的一手好马屁。
突然有一天,
宋之问被莫名其妙地拉进了一个群,
群的名字叫“曌的贴心人”。
点开一看,群主是武曌,成员是:
上官婉儿、东方虬、狄仁杰、沈佺期、崔融、张易之……
宋之问长叹一声:奋斗了几十年,终于可以和你们在一个群里抢红包了。
但宋之问的追求,
可绝不是这几两银子的小红包。
宋同学志向之远大,震古烁今:
咱立志要做武则天的男朋友!
宋之问既有贼心,又有贼胆。
但他毕竟是文化人,当然不能直接说:
我要和女皇困觉。
他大逞诗才,
给女皇写了一首长诗表白,
叫《明河篇》:
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所谓“明河”,就是天上的银河。
他将武则天喻为天上的仙女。
“可望不可亲”用今天的话说就是:
我这张旧船票是否还能登上你的客船?
如此红果果、赤裸裸地告白,
女皇焉有不懂之理?
可是然并卵,
御姐没有接受宋之问的暧昧之情。
几天后,
群里的崔融发来了一条信息:皇上让我转告你,你人很好,但我们不合适。
宋之问急了:怎么就不合适呢!?
崔融实话实说,直接插上一刀:
“皇上嫌你口气太臭,实在无法忍受。”
老叫兽:脸皮够厚。
小石君:名气够臭。
因口味之事被武则天弃用。
宋之问就采取了迂回策略,
转而去拍武则天男宠的马屁。
武则天称帝是最宠爱的两个男宠便是张易之、张昌宗。
朝中重臣也纷纷巴结、点赞。
连武三思都对自己的姑妈奉承:
张昌宗是王子乔转世。
而杨再思更是拿莲花比张昌宗,
说“莲花似六郎”。
宋之问当然也不甘落后。
张易之这个人长得相当帅,但才气不行。
为了哄张易之高兴,
宋之问为他代笔写诗。
武则天本来就对张易之的印象挺好,
现在见他在文才方面大有进步,
果然对其越发的喜爱。
张易之见这招果然奏效,
此后便赖上了宋之问。
宋之问很高兴,天天为其写诗。
有一天早上,
宋之问拿着新诗去拜访张易之时,
见他刚刚起床。
宋之问二话不说,就去给人家倒尿壶。
《控鹤监秘记》:之问尤谄事二张,为持溺器,人笑之。
通过张易之,
宋之问又认识了太平公主等一帮外戚,
地位尊崇。
宋之问虽然没能爬上御床,
但他在女皇跟前还是挺受宠的。
有一次,
武则天带手下大臣们去龙门公费旅游,
让大家比赛写诗。
左史东方虬一蹴而就,一气呵成,
不愧是高手。
则天皇帝很开心,
道:“爱卿果不负一个快字”。
于是赏赐豪华时装:一件锦袍。
东方虬衣服还没穿暖和呢,
没想到宋之问也交卷了。
武则天接过诗稿,边走边念:
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
女皇念完,赞不绝口:哟,这个好!这个更好!朕一心为民,就只有宋爱卿看在眼里。
武则天:来人把东方虬的衣服扒下来,给小宋穿上!
宋之问满面春风:让你扎心了,老铁,回头发个大红包给你啊。
这件事,后来成为有名的典故。
像明代高启《谢赐衣》诗中就写:
“被泽徒深厚,惭无夺锦才。”
老叫兽:近乡情更怯。
小石君:是因为没有衣锦还乡。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倒台。
微信群自动解散。
宋之问大拍马屁的张易之等人被诛杀。
而小宋同学被贬到岭南吃荔枝去了。
宋之问实在受不了没有烩面的日子,
于是偷跑回洛阳。
途中写了一首回乡诗:《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历复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为什么到了家乡却不跟人打招呼?
大概在广东晒的太黑了,
不敢跟人打招呼。
从广东逃回来之后,
宋之问藏在洛阳的好友王同皎家。
王同皎曾同宰相张柬之一起逼退武则天,
是有功之臣。
王同皎每日好酒好肉款待,
甚至抵足而眠。
当时武则天刚驾崩,李显刚继位,
武三思依然把持着朝政。
宋之问无意间偷听到,
王同皎正密谋杀掉武三思。
于是他赶紧掏出手机私信武三思。
不日,王同皎党徒被全数缉拿,杀。
卖友求荣的宋之问当然也如愿以偿地踏着朋友的尸体,成功上位。
公元707年正月三十,
中宗皇帝举办了举世闻名的昆明池诗会。
唐中宗命上官婉儿作大赛组委会主席。
从中选一首最好的诗让乐工们热热闹闹唱起来,以后还可以做皇家保留曲目。
大家纷纷交上卷子,
上官婉儿边看边把烂诗直接扔下彩楼。
顿时,纸片犹如刀子一般飘飘而下直扎捡到的人的心。
最后,
只剩沈佺期的和宋之问还没被扎心。
只见上官婉儿秀眉紧锁,
将两张卷子比了又比。
她终于下定决心扔下一张,
大家赶紧捡起来一看:是沈佺期的。
上官婉儿:俩人的诗都写得很好。
但沈佺期的诗结尾是:
微臣凋朽质,羞观豫章材。
太猥琐。
这句大意是:我这个屌丝能跟你们这些大咖在一起愉快玩耍真是荣幸啊!
而宋之问的是: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意犹未尽,更上层楼。
众臣瞅了宋之问一眼,心道:从古到今,拍马屁拍到意犹未尽的,也仅有宋之问了。
于是小宋同学又一次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老叫兽:墙头草。
小石君:长不了。
然宋之问虽然离开岭南到了京城,
却离死不远了。
武则天死后的近两年里,
唐朝政治格局比较混乱,
神龙三年,武三思死于重俊之变事件。
这时候唐中宗的老婆韦皇后和及其女安乐公主站了出来,走在了政坛的前沿。
宋之问失去了武三思这条大腿后,
连忙又去抱安乐公主的大腿。
谁曾想这条大腿刚捂热,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又发动政变,
把韦后和安乐公主杀了。
宋之问无奈之下,
又去抱太平公主的大腿,
希望能继续在朝中好好地混下去。
太平公主不傻,知道这种人是信不得的。
所以她毫不留情地一脚把宋之问踢开了。
昆明池之后,
中宗打算提拔他为中书舍人时。
太平公主告诉哥哥唐睿宗:宋之问是少有的垃圾中的战斗机,用不得。
唐睿宗也听说过宋之问的为人,
于是把他流放去了钦州。
宋之绝没想到,
此生离开洛阳,再没有回来过。
此后,
李隆基开始跟太平公主斗法争权,
取得皇位登基。
宋之问以为机会到了,
便使人去京城疏通关系,
希望李隆基能给他一个机会。
李隆基这人可不是吃素的。
他后来虽然跟杨贵妃眉来眼去并不可自拔。
但此时却是个狠角色,
杀起人来连眼都不眨一下。
他一听到宋之问这个人后,
立刻下了一道诏令:我拿刀杀你,还怕弄脏了我的刀,你自个儿在钦州自裁了吧。
于是712年,宋之问自杀,
结束了他彷徨而让人唏嘘的一生。
虽然人品为人诟病,
但千古以来,
没人对宋之问的才气有过疑问。
元稹说:“而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律诗。”
历史从来不是简单以善恶好坏去评价历史人物。
宋之问来过,努力过,幸福过,失败过。
其他的,
都只是云淡风轻而已。
宋之问,名少连,字延青,又字云卿,山西汾阳人,律诗开创者。
本文作者:一点石(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