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永嘉之乱后长达200多年北方汉人没有再在北方建立强势政权野史趣闻

2018-09-12 17:00:29

1、东汉初年匈奴归顺东汉,被光武帝安置在河套地区,随后的200多年里,匈奴部落不断发展壮大并向中原地区渗透。在匈奴之后,羌、氐等部落也加入内迁步伐。到晋武帝时期,面临的形势已经相当严峻。当时很多大臣提出强制遣返胡人政策,不让胡人内迁,但晋武帝出于维稳考虑,没有采纳。同时,基于东汉末年以来的动乱局面,晋武帝大力推行裁撤州郡武备政策,取消各州郡士族的汉人武装。再者,总结曹魏被司马氏篡权的教训,重用宗室成员,并拥有较强军事实力。 这三个战略决策单独看都很合理,在一个政治清明、繁荣稳定的朝代相当正确,但是遇到政治腐败、宗室残暴的晋惠帝时期,三大政策叠加起来就拥有核武效果。

2、因为裁撤州郡武备,而宗室强盛,因此皇族宗室可以肆无忌惮挑起战争,由此引发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后期,大规模的战争极大消耗了西晋王朝的军事力量。在八王之乱最后阶段,成都王司马颖和东海王司马越发起几十万人参与的大规模战争,毁灭程度惊人。由于汉人士族已经没有军事力量,大家都借助了胡人的力量。司马颖引入匈奴的刘渊、羯族的石勒,司马越引入鲜卑族段氏、慕容氏。八王之乱以司马越胜出而告终,但是胜利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刘渊、石勒以为成都王报仇的名义持续攻陷中原地区,最终石勒在苦县宁平城一战中将司马越留下的十几万部队全军覆没,西晋主力部队消耗殆尽,北方汉人力量出现真空,紧接着就是永嘉之乱。3、永嘉之乱后,还存在着多股汉人军事力量,例如祖逖、刘琨。祖逖北伐依靠北方逃难的流民,他恢复淮北、河南南部,势力靠近洛阳,与石勒杀得难解难分,这足以说明汉族是有能力和胡人相抗衡的。可惜祖逖死得早,继任的祖约不仅无能而且愚蠢,这股力量在他死后迅速衰落。刘琨在北方苦苦支撑十年,依靠个人魅力组织起一直相当有实力的军事力量,不过也因为他能力有限无法自存,只有依靠鲜卑部落抵抗石勒,最终因鲜卑段氏背叛而死。可以说,汉人军事力量在北方无法做大,根本无法在四战之地的中原地区站稳脚跟。

4、随着时间的推移,胡人部落的汉化程度不断加深,胡人发现只有依靠汉人才能实现有效治理,石勒重用张宾,苻坚对王猛言听计从,目光长远的领袖都有意识地拉拢汉族士族为自己所用。石勒多次下令禁止胡人凌辱汉人,慕容氏在北方大力招揽汉人,“中国士民避乱者,…………唯慕容廆政事修明、爱重人物,古士民多归之。”(《资治通鉴 晋纪十》)由此相对,汉人对胡人政权的认同也越来越强。到了前秦苻坚时期,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几乎已经形成,只可惜淝水之战将前秦打回原形。5、从前秦到北魏再到北周北齐,胡人汉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与此相对,汉人对胡人政权的认同也不断加深。北魏建国,皇家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代,自然也就是中原正宗王朝,已经可以理直气壮地和江左争夺正统。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后,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定为四大顶级豪门,意味着汉人士族与鲜卑王朝的合流全面完成,再扯什么胡人汉人已经没有意义了。ps一下,在北魏孝文帝评定士族等级的时候,来自陇西李氏的李平(记不清了,貌似是他)特地从关外赶到洛阳,进行了几个月公关活动,希望被评定为一等豪门,不过孝文帝不吃这一套,因为这件事李氏被其他豪门嘲笑了好久。一百多年后,唐太宗重新评定豪门,好好出了一口恶气,他强行将四大豪门升级为五大豪门,并将陇西李氏定为首位。

本文作者:萌萌哒泰迪(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