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亲儿同治帝刚死就做了一件事,让亲妹妹母子断绝!野史趣闻
慈禧唯一的儿子同治帝年纪轻轻病死后,慈禧迎来了绝佳的历史机会,按一般常理上一代皇帝病死前都会确定接班人,即使他没有亲生儿子,也会按照自己的意志选定一个令他满意的接班人,如后周郭威,宋高宗赵构等,都是在没有亲生儿子的情况下,自己选定了接班人。但同治帝病在床上多日,却没有对自己的接班人做出合适的安排,这种情况的出现使人不得不对其背后的原因产生猜想,已经亲政的同治帝为什么不在临死前确定接班人?
其实,要回答上面的问题,就必须看一看慈禧在同治帝病重和病逝时的所作所为。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及帝(同治帝)弥留之际,后(阿鲁特氏)不待召,哭而往,问有遗旨否,且手为拭脓血。帝力疾书一纸与之。尚未阅竟,忽慈禧至,见后倍惨,手拭帝秽,大骂曰:‘妖婢,此时尔犹狐媚,必欲死尔夫耶!皇帝与尔何物,可与我。’后不敢匿。慈禧阅迄。冷笑曰:‘尔竟敢如此大胆!’立焚之。”由这段记载可见,同治帝其实对自己死后接班人问题是有自己的想法和安排的,可他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脱慈禧的监管,无法实现。
慈禧不让儿子决定接班人是有自己的私心的,其实面对同治帝病危却没儿子的现实,清廷本该从宗室挑选年纪和才能都合适的人选,给同治帝当嗣子以继承皇位,可惜慈禧不想让儿子这样做,因为她想得比儿子更多。如果按常理让同治帝过继个儿子当皇帝,那么,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而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就成了皇太后,那时即便小皇帝需要大人垂帘听政,也轮不到慈禧了,反而她最讨厌的阿鲁特氏会成为垂帘听政的首选人选,那样的话,慈禧还怎么执掌大清国的生杀大权呢?
这是基于上面的考虑,所以慈禧硬是等到儿子咽下最后一口气后,便立即召见各亲王、郡王、贝勒以及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马上到养心殿西暖阁召开御前会议。而就在此时,他的儿子同治帝还停尸在东暖阁,慈禧却镇定自若地告诉众大臣说皇帝不要紧,众人赶忙松了一口气。慈禧见大家镇定后,就提出了皇位继承人问题,这一问又把众大臣问懵了,皇帝既然身体还行,这怎么又要选定接班人了?慈禧见大臣们在疑惑,却故意追问“你们快说说选谁好啊?”有大臣提出请道光帝的长孙溥伦过继给同治,入承大统。慈禧一听有人推荐比同治帝晚一辈,且已经年满17岁的溥伦,她哪里能同意。慈禧生气,立即对那大臣的提议予以否决,并斩钉截铁对众大臣宣布:“已决定立醇亲王子载湉为帝。”当时在坐的大臣听到慈禧这个决定无不震惊,就在他们还在盘算怎么回事的时候,慈禧又面带悲戚地说:“皇帝已经殡天了”。众大臣顿时就懵了,一个个不是呆立无语就是放声痛哭,哪还有人去质疑慈禧刚才的决定呢?就这样慈禧半哄半蒙,算是在御前会议上敲定了“立载湉为帝”的决定。
御前会议定妥后,慈禧连忙派人去迎接载湉入皇宫,并于当夜就宣布四岁的载湉即位,同时宣布改元为光绪。在载湉即位的第三天,即光绪元年十二月初七日(1875 年 1 月 14 日),慈禧同慈安联合下达懿旨,宣布两宫太后将再次垂帘听政。
其实,慈禧选定载湉即位为帝纯粹就是把他当做自己揽权的工具。载湉是醇亲王奕譞的二儿子,还幼年的他一进入皇宫,就被慈禧当作玩物养了起来,鉴于亲生儿子同治帝长大后不听她话的教训,她决定这次要严格教育光绪帝,使他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成长。慈禧先是断绝了载湉与其亲生父母的联系,没她的允许,载湉的父母是不能随意见到小皇帝的,甚至连吃的东西都不许奕譞夫妇送给皇帝。后来慈禧还特意精选了一批对其死忠的太监宫女去伺候小皇帝,并让他们随时教育小皇帝要忘了亲爹和亲娘,而只认太后一人。最后,慈禧还安排人用皇宫中最繁琐的礼仪教育小皇帝,要时刻在心中牢记必须绝对服从慈禧太后的权威。慈禧就是利用这样不光彩的做法,再次牢牢掌握住了满清的最高权力,逐渐实现了唯我独尊的目的!(文/讲史论教)
本文作者:市井讲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