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里的“安史之乱”野史趣闻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一直歌舞升平的唐王朝遭受了历史上的转折: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结束了开元盛世造就的辉煌,唐王朝也由此走向了衰落。
结合各种内外因素,“安史之乱”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
其一,开元盛世之后,天下太平,国家强盛,在唐玄宗李隆基看来,已然可以高枕无忧了。所以在纳杨玉环为贵妃之后,日渐不理朝政,而是交于奸臣李林甫专权。白居易《长恨歌》中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可见那个时候唐玄宗已经无心理政了。
其二,唐玄宗对贵妃杨玉环的过分宠爱,而造成杨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长恨歌》有云: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杨玉环的族兄杨国忠从此也得到了唐玄宗的重用,在朝中大权在握。而杨国忠恰又与李林甫走的很近,两人互相勾结,在朝中无所不为,百官虽哀声载道,但却无人敢言。
其三,当时的节度使制度,使得安禄山等人雄据一方,拥兵自重。安禄山一人当时就身兼三路节度使,掌握精锐士兵十五万。玄宗对安禄山的宠爱,也招来了杨国忠的嫉妒,导致两人长期不和。
其四,长期的太平盛世,唐玄宗只顾行乐,完全没有防患的意识。以至于在“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时候,他都不相信是真的,而是天真的以为是有人要诬陷安禄山。
所以,安禄山起兵后几乎是长驱直入,加上史思明的配合,天宝十五年,唐明皇李隆基带领众皇亲仓皇出逃,安禄山占领长安。
玄宗一行逃到马嵬驿的时候,六军将士饥渴劳顿,愤怒难当,便杀死了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赐死杨贵妃。玄宗无奈,命高力士缢死杨玉环,平了众怒。贵妃香消玉损,两人的千古爱情也成为绝唱。后来“安史之乱”平叛后,李隆基由蜀返回长安,又经过马嵬驿,但此时已是物是人非,“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只留下了孤独与悲伤。
公元763年,经历了七年有余的“安史之乱”最终得以平叛。但盛唐已不复存在,“安史之乱”造成的社会混乱和范镇割据,以及剥削的加重,使得唐王朝慢慢走向了灭亡。
本文作者:聪明无用(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