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近支后裔野史趣闻
爱新觉罗·溥仪是末代皇帝,即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是清王朝最后一个皇帝。辛亥革命以后,宣布退位。溥仪虽然退位,但根据优待条件“皇帝”尊号仍存不废;仍在紫禁城过小朝廷生活。溥仪退位仍在宫中的时候仍用宣统纪年,有内务府、宗人府、慎刑司,有内监,故臣赠谥,不改衣冠。触犯王法者由慎刑司处治。袁世凯对小朝廷仍然效忠,于民国二年元旦派人给溥仪拜年,隆裕太后于2月22日去世,袁世凯通电吊唁,全国下半旗致哀。鉴于溥仪放肆,参政院于1914年11月提出“维持国体建议案”,要求政府对小朝廷予以管制。袁世凯不得不派人向溥仪提出7条“善后办法”:1、尊重中华民国,废止与国法令抵触行为;2、用民国纪年;3、赏赐只能用于家庭和家族,官民只能赐物,不能赐谥;4、皇室机关不能对人民发告示,给处分;5、皇室人员用民国服装;6、由民国司法厅办理宫内犯罪案件,执事、太监违规由专任内廷警卫的护军长官处理;7、裁内务府慎刑司。1922年溥仪大婚,娶了一后一妃。皇后是婉容,妃子是文绣。1924年11月5日,军阀冯玉祥无视优待条件,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溥仪离宫并大肆偷盗宫中财物,历史上称这为“北京事变”。溥仪搬进北府(载沣的居处),继而又逃进日本公使馆。第二年2月移居天津租界张园和静园,与清朝遗老遗少以及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等往来。
溥仪被逼宫后,日本各大报章都刊登出同情溥仪的文章,为以后建立满洲国造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八国联军的时候派兵最多,打得最狠的就是日本。不久,被日本人护送到天津。1931年11月,在日本驻屯军司令官的帮助下潜赴旅顺,不久到奉天。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日军将领土肥原贤二等人的帮助下,从天津逃离,来到满洲。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在满洲建立“满洲国”。1932年9月与日本签订了《日满议定书》,日本政府正式承认满洲国,而满洲国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但溥仪始终与日本关东军周旋,一心一意为了满洲争取最大的利益,值得尊重。溥仪自1932年3月1日至1934年2月28日任满洲国执政,建年号为“大同”。 1934年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年号为“康德”。3月1日登基,“康德”是康熙和德宗光绪的缩称,意在纪念,并寄托了祗承清朝基业之愿。溥仪还兼任满洲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满洲国协和会名誉总裁。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并入侵满洲,大肆奸淫掳掠。[7]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溥仪颁布《退位诏书》。企图逃亡日本,与日本关东军的将兵们于奉天机场的候厅室被苏联红军抓获。在苏联被监禁5年。在软禁5年期间曾有一次去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为日本统治者在中国的罪行做证明。《我的前半生》记录了这他人生的重大经历。
二战后,溥仪被定性为战犯。在苏联赤塔和伯力的收容所被监禁了五年。1946年8月曾前往东京,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作证。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受到了约十年的“革命教育”与“思想改造”。1959年9月1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通过了关于特赦确实已改恶从善的罪犯的决定。随后,刘少奇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赦令。1960年3月,溥仪被分配到中科院北京植物园工作。1960年9月15日,曾是满洲国大元帅的溥仪被批准参加民兵训练,充分发挥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1961年被调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资料专员,并于1964年担任全国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溥仪一生四次结婚,娶过五个女人,但由于身体原因始终未能留下后代。最后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与李淑贤结婚。1967年,溥仪因患尿毒症病倒。于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与世长辞。1980年5月29日,即溥仪去世13年后,中国政府为溥仪举行了追悼会。在1995年的1月26日,溥仪的遗孀获准将他的骨灰入葬位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的称呼都是宣统 帝或者清废帝、末代皇帝、逊帝等,因为他没有庙号和谥号,毕竟清朝以后帝制被推翻了,继承它的中华民国及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能给他上庙号和谥号。但溥仪毕竟是末代皇帝,货真价实地作过三年的清朝皇帝,所以爱新觉罗家族在台湾的后裔于1967年给溥仪上了庙号“宪宗”和谥号“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宣国公(此人身份有待进一步核实)”的建议下,于2004(一说是2002年)重新给溥仪上了庙号和谥号,庙号曰:清恭宗;谥号曰: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愍皇帝。尊骨灰奉安处(在北京的八宝山革命公墓)为“献陵”,尊婉容为“孝恪愍皇后”,谭玉龄为“明贤皇贵妃”,李玉琴为“敦肃福贵妃”,在约纯思曰宪,圣能法天曰宪,圣善周达曰宪,创制垂法曰宪,刑政四方曰宪,文武可法曰宪,聪明法天曰宪,表正万邦曰宪,懿行可纪曰宪,仪范永昭曰宪,表正万邦曰宪,博闻多能曰宪,赏善罚恶曰宪;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执心克刚曰襄,协赞有成曰襄,威德服远曰襄。知过能改曰恭,逊顺事上曰恭,卑以自牧曰恭,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佐国逢难曰愍,危身奉上曰愍,在国遭忧曰愍,在国逢艰曰愍,祸乱方作曰愍,使民悲伤曰愍。从谥法解释来看,后一个庙号和谥号还是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溥仪的一生。但是需要注意,以上谥号,庙号都是民间所加,与以前皇帝的谥号,庙号为政府(朝廷)所加是不同的,溥仪所谓的谥号,庙并不算是正式的谥号,庙号。庙号:清昭宗谥号:文德皇帝———这个庙号和谥号是民间私下而定,未获得官方承认。“昭”是重新获得光明的意思。
由于溥仪终身未育,那他的兄弟就是他最近的族人。
溥仪父亲二代醇亲王载沣有四子、七女:
福晋瓜尔佳氏(即荣禄之女)
长子: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1967年),
次子:爱新觉罗·溥杰(1907年—1994年),
侧福晋邓佳氏
三子:爱新觉罗·溥倛(1915年生,早夭),
四子:爱新觉罗·溥任(1918年—2015年4月10日),
爱新觉罗·溥杰(1907年4月16日-1994年2月28日),1929年于日本留学,1937年与日本皇族姻亲(“亲善婚姻”)、嵯峨浩(婚后名爱新觉罗·浩)(1914-1987年6月20日)作权宜婚姻。两人婚姻圆满,诞下两名女儿,长女爱新觉罗·慧生( 1938年2月26日—1957年12月4日)1957年12月10日,长女慧生在日本伊豆半岛天城山去世,当时广泛报导慧生属为情自杀。次女,福永嫮生(1941年—),原名爱新觉罗·嫮生。其夫为福永健治,婚后随夫姓福永,名曰福永嫮生。现居于日本,并育有5名子女。嫮生一直致力于中日友好。目前,她居住在兵库县西宫市。1987年6月20日爱新觉罗·浩去世。1994年2月傅杰去世,他的一半骨灰撒在北京西山上,另一半骨灰安放在日本的爱新觉罗社,和其妻子、长女长眠在一起。遵照他的遗愿,护国寺五十二号捐献给了全国政协,后来成为全国政协一个部门的办公用房。溥倛早夭无子嗣,溥杰有两个女儿也没有男性后人。
爱新觉罗·溥任(1918年—2015年4月10日),又名金友之,1918年9月生于北京什刹海北岸摄政王府。醇亲王载沣之子,宣统帝溥仪之弟。1947年在父亲载沣的支持下,他创办北京竞业小学,1957年,溥任将小学连同房产,全部交给了国家。之后,他先后在西板桥小学和厂桥小学教书,在三尺讲台上整整度过了40年的粉笔生涯。直到70岁才1988年退休。北京市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退休后致力清史研究。有妻金瑜庭(1971年病逝)、张茂滢(1975年续娶,已去世)。与前妻共有三子二女,分别为长子金毓嶂、二子金毓峑、大女儿金毓琨、二女儿金毓珵、幼子金毓岚。
爱新觉罗·毓嶂,又名金毓嶂(1942年-),中国清朝皇室爱新觉罗的后裔,醇亲王载沣的长孙,金友之(爱新觉罗·溥任)的长子。根据架设和其长子身分,金毓嶂为大清帝国皇帝的继承人。金毓嶂就读于北京地质大学,1968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青海省地矿局第二地质队工作。直到1985年才从青海调回北京崇文区环保局做技术工作。并于1999年开始担任北京市政协常委,崇文区政协副主席,兼任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他有一个女儿金鑫(1976年出生),毕业于大学的电脑相关科目,现于中国电子制品有限公司工作。
爱新觉罗·毓峑,又名金毓峑(1946年- ),道光皇帝四世孙,他的祖父是清朝第一代醇亲王奕譞的第五子载沣,宣统朝的摄政王。父亲是末代皇帝溥仪是他同父异母弟弟溥任。金毓峑是家中次子。北京工业大学校教授,党委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环能学院院学位委员会主席,环境工程研究所大气污染控制方向学术带头人,曾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委员。长期从事大气污染控制理论、技术和工程的研究,其中包括颗粒物控制、酸雾治理、气态污染物处理以及大气污染状况与数学模型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加了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多项研究项目和数十项大中型环境工程治理项目。他的夫人名叫程迎盈,生有女儿金钧。
爱新觉罗·毓岚,又名金毓岚(1948年12月-),溥任之子,溥仪之侄,生于北京,1967年赴河南新乡插队,后在当地中学任教。1992年回北京,任朝阳区和平街一中语文教师,现已退休,任朝阳区政协委员。有的学生尊称他金老,老朋友却时常称他“金爷儿”或“皇侄”。妻周清学,女儿金钊。
爱新觉罗·溥任三子均生独女,也没有男性后人。
溥仪在1950年在苏联伯力第45收容所立了他的远方堂侄爱新觉罗·毓喦(岩)为他的嗣。
爱新觉罗·毓喦(岩)(1918年—1997年),字喦瑞,又名小瑞子,北京人,是中国满族爱新觉罗宗族的王子。出生在北京的王府井。他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私定的继承人,也是他的远房侄子。他的名字是爱新觉罗·毓喦(喦通岩)。毓喦是道光帝第五子奕誴(1831年—1889年)的曾孙,祖父名叫爱新觉罗·载濂(?—1917年),承袭了贝勒并恩准加郡王衔;父为爱新觉罗·溥偁(1873年—1932年),为头品顶戴、任干清门行走。毓喦幼年丧母,少年又遭遇父亲离家出走、过世等不幸。1936年,被溥仪选中成为满洲国帝宫内廷学员,帮忙管理国事。毓喦和溥仪的关系很好。1943年毓喦与满族马佳氏成婚。1945年满洲国灭亡,毓喦和溥仪被苏联送往西伯利亚当战俘。1948年,年仅27岁的马佳氏静兰病逝,留下了两个不谙世事的儿子:3岁的恒铠和小哥恒镇。毓喦后再婚。溥仪1950年在西伯利亚时封毓喦为满清继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毓喦回到中国,并关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受“教育”与“思想改造”直到1957年。出狱后,毓喦教书汉语,后靠卖杂货为生。1959年被送到北京附近做苦力。释放不久,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送到山西做苦力。1979年释放回到北京,找到扫大街的工作。1997年死于北京。
第一任妻子 马佳·静兰
长子:爱新觉罗·恒镇(1944年-) ,现为新疆石河子第六建设兵团电影放映员。
长媳:涂艳玲
长孙:爱新觉罗·启瑆(又名恒星以父名“恒镇”之“恒”字为姓氏,又名:金星)(1977年-)
次子:爱新觉罗·恒铠(1945年-) 1945年2月生于伪满时的长春。同年“8·15”日本投降,伪满洲国即刻灰飞烟烬。在皇室大逃难的队伍中,时仅半岁的恒铠成了最年幼的一个。由于先天不足和后天营养失调,恒铠染上软骨病,长成一个大脑袋、鸡胸脯、罗圈腿的瘦弱孩子。河北省黄骅市政协委员,已退休。
次媳:刘秀娟
孙:爱新觉罗·启琪(汉名:金英辉)(1980年-)1995年在南大港计算机技校领取了毕业证书,2000年1月患尿毒症,后经各方帮助换肾成功,5月3日,顺利出院。
第二任妻子 张云访
三子爱新觉罗·恒钧(1966年-)现就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任工商银行北京新街口支行副行长。
三媳:范秦(西安人)
孙女:爱新觉罗·启桐(金启桐)(1996年10月29日)
作者鸿鹄翔宇
本文作者:福贝勒府(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