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时期的迁都之争与宋子文野史趣闻
文 / 杨天石
宋子文
迁都之争
迁都之争是北伐时期国民党左派和蒋介石矛盾公开化的重要标志。国民党左派坚持迁都武汉,而蒋介石则主张暂驻南昌,双方尖锐对立,最终蒋介石同意迁都武汉,争执以国民党左派的胜利而告一段落。蒋介石不是一个轻易改变己见的人,他之所以同意迁都武汉,有其不得已的多方面的原因。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宋子文站在国民党左派方面,以财政压力迫使蒋介石就范。关于此,迄今史学界尚未有人论及,有阐微发幽之必要。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
将国民政府由广州迁都武汉,本来是蒋介石的要求。一九二六年九月九日,武昌尚未攻克,蒋介石就致电留守广州的张静江与谭延闿,内称:“武昌克后,中正即须入赣督战,武汉为政治中心,务请政府常务委员先来主持一切,应付大局,否则迁延日久,政治恐受影响。”十八日再电张、谭,声称:“中正离鄂以后,武汉政治恐不易办,非由政府委员及中央委员先来数人,其权恐不能操之中央。”蒋介石和唐生智当时正在闹矛盾,对唐生智掌握湖北不放心,因此企图以党和政府的力量控制唐生智。同年十月中旬,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中央及各省区联席会议,讨论蒋介石的要求。会议认为,当时的主要工作在巩固各省基础,这种工作以首先由广东省实施最为适宜,一致决定,国民政府仍暂设广州。会后,蒋介石继续提出,即使国民政府不迁,也要将中央党部搬到湖北来。十一月,广东国民政府决定接受蒋介石的全部要求。当月十六日,国民政府顾问鲍罗廷偕司法部长徐谦、财政部长宋子文、交通部长孙科、外交部长陈友仁等启程北上,筹备迁都。十二月十日,先期到达武汉的孙科、徐谦、蒋作宾、柏文蔚、吴玉章、宋庆龄、陈友仁、王法勤等人举行谈话会,决定接受鲍罗廷建议,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未迁到武昌之前,由部分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组成临时联席会议,执行最高职权,以徐谦为主席。
1927年1月,国民政府正式定都武汉。图为苏联顾问在群众欢迎下乘车进入武汉。
至此,迁都工作似乎一切顺利。但是当第二批出发的张静江、谭延闿等人到达南昌,即将赴鄂之际,情况却突然发生变化。一九二七年一月三日,蒋介石召集所谓中央政治会议第六次临时会议,声称为军事与政治发展顺利起见,决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暂驻南昌,待三月一日在南昌召开二届三中全会,决定驻在地后再行迁移。七日,又在中央政治会议第七次临时会议上决定,成立政治会议武汉分会。以宋庆龄、徐谦等十三人为分会委员。这样,就在实际上取消了临时联席会议“执行最高职权”的地位。当时,正值武汉各界人民占领英租界之后,对英交涉处于紧张阶段,武汉的左派们认为:“因人民对政府之信用,时局日趋稳定,外交、军事,财政均有希望。最近占领英租界之举,内顺民心,外崇威信,尤须坚持到底。”就在当天,陈友仁、宋庆龄、蒋作宾联合致电蒋介石,先言武汉形势,认为“苟非有军事之急变,不宜变更决议,坐失时机”。这样,迁都之争就发生了。
1927年1月,武汉各界民众欢庆北伐胜利和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武汉军民联欢大会。
宋子文是一月三日中央政治会议第六次临时会议的参加者。会上,他从便于“筹款”的财政角度力主迁都武汉。不料会议没有经过充分讨论就通过了蒋介石的意见。会下,他对陈公博说:“如果国民政府不搬汉口,我再不给钱,看他们有什么办法!”后来,当迁都之争愈演愈烈,蒋介石固执己见的时候,宋子文果真“不给钱”了。当时,蒋介石手下掌握着几十万军队,每月约需费用一千三百万元,没有钱,闹饷、哗变,什么样的事都可能发生。蒋介石无奈,只好派他的理财干将徐桴赴武汉催领。一月二十九日,徐桴到达武汉,当日密电蒋介石云:
桴因在浔待船,至今早始抵汉,当见宋部长,商以后领款办法。不料宋部长谓,现已辞职,不能负责。桴谓:军费前经说定,每月现洋一千万,库券三百万,辞职如何,非桴所知,在未准以前,须照此发款。如有错误,军心立涣,大局可危。彼又谓无论如何不能负责,只可收入若干,发给若干,不能照前定负责。经过再三面恳,彼又谓湖北财富之区,筹款本易,现政府在南昌,一人办事不动。本电具体地汇报了和宋子文的交涉过程,其中“湖北财富之区,筹款本易”等语,显然是宋子文有意说给蒋介石听的。“现政府在南昌,一人办事不动”云云,更是暗示蒋介石,要解决军费问题,必须迁都武汉。
二月三月,徐桴第二次会见宋子文,宋子文仍然不肯发款。当日,徐桴再次密电蒋介石,电称:
宋部长不发款显系赌气,故意刁难。然我军命脉操在宋手。请总座迅电慰勉之,先救目前之急,再图良法,万不可操之过急,致生重大影响。所谓“赌气”,即系赌迁都之争的气。看来,这封电报触动了蒋介石。当时,蒋介石还没有其他财源,军费不能不要,因此,不得不和武汉左派妥协。同日,蒋介石有一电致徐桴。四日,宋子文启程赴赣。八日,蒋介石在南昌召开中央政治会议第五十八次会议,决定将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迁至武昌。九日,宋子文致电武汉左派,先言谭延闿等人三数日内即可莅鄂。将这些事件联系起来考察,不难断定,在解决迁都之争的过程中,宋子文这位财政部长是起了重大作用的。
(原刊于《团结报》1988年2月2日)
本文作者:团结报党派e家(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