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究竟扇没扇宋子文耳光?野史趣闻
1943年10月17日,刚从美国回国的宋子文去蒋介石官邸向他汇报工作。没说两句话,两人便大吵起来,声音之大,在外间办公的秘书们全都能听得一清二楚。突然,从里间传来摔杯子的声音,大家心头不由得咯噔一下,很快宋子文气呼呼地冲了出来,并将大门重重地关上,大家的心里又是咯噔一下。
蒋介石、宋美龄与史迪威(1942年4月摄于缅甸)
两人吵架是由史迪威而引起的。史迪威是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官。1935年至1939年,他曾担任过美国驻华使馆武官,可蒋介石一直不喜欢他。美方任命史迪威新职之前也没征求过蒋介石的意见。史迪威是个中国通,心直口快,对蒋介石也颇有微词,私下给他取了个绰号“Peanut(花生米)”,当然贬义的成分更多,比叫“蒋光头”还难听。在重庆的美国人都知道这个绰号,私下也都以“Peanut”称呼蒋委员长。
蒋 介石很早就想把史迪威撵走,可决定权在美国人手里。当时,宋子文是外交部长。这一年,宋子文应邀出访美国,蒋介石便让他去做说客。宋子文知道史迪威是蒋介 石的一块心病,在美国做了很多的工作,终于让白宫答应将史迪威调回美国。宋子文心想这回委座该满意了,也不免有些得意,宋某人的能耐可不是吹的。他满心欢 喜地回来交差。
史 迪威不知从哪里得到讯息,可他不想回去。于是,他找到与他来往密切的宋美龄和宋霭龄,向她们诉苦。宋家姊妹明确反对将史迪威调回,让史迪威吃了个定心丸。 随后,在宋美龄的陪同下,史迪威又去面见蒋介石,向他表忠心,蒋介石心一软,竟然答应了,可宋子文并不知情。等他见到蒋介石后,才知道委座已经变卦了。
(左起)宋子文、美国战时生产委员会主席唐纳德·尼尔森,蒋介石和赫尔利将军(1944年9月摄于重庆)
宋 子文认为这么大的事不能说变就变,真要变了,他在美国人面前可就信誉扫地了,于是据理力争。蒋介石觉得理亏,一直没说什么,可宋子文得理不饶人,甚至说出 “像你这样朝令夕改,以后实在没法与你共事”、“不能为你再充当代表”这种狠话,气得蒋介石把手中的茶杯摔在了地上。见蒋介石大发雷霆,宋子文急忙夺路而 逃。事后,蒋介石在日记里记载说:“余乃愤怒难禁,严厉斥责,令其即速滚蛋,大声作逐。”有人说,蒋介石当时扇了宋子文两个耳光。萧陶查阅了不少资料,但 没能找到确凿的证据。扇耳光应该只是传言。
宋家兄妹一直是蒋介石与美国人打交道的“嘴巴和耳朵”,他与美国的关系也完全掌握在宋家兄妹的手里。罗斯福总统点名邀请宋美龄访美,完全无视他的存在,好在宋美龄访美成果不小,让他心里稍微平衡了些。蒋介石曾多次对蒋经国说:“余今日如能懂英语,则革命抗战工作当不致如此之阻困也。”正是过于依赖宋家兄妹,也使得宋子文变得自命不凡,越来越不尊重他这个委座了。蒋介石想趁机好好修理修理宋子文。
蒙巴顿将军刚到重庆时,宋子文还陪同蒋介石接待
第二天,宋子文陪同美国东南亚战区司令官蒙巴顿将军来到蒋介石官邸与蒋介石会面。蒋介石要宋美龄让宋子文回去,否则不见蒙巴顿,楞是把宋子文逐出门外,让他在美国人面前颜面尽失。
1933年3月,宋子文就曾与蒋介石大吵过一次,限于篇幅的关系,这里无法展开细说。那时,宋子文年轻气盛,吵完就撂挑子走了。后来,宋子文在“西安事变”中临危受命,表现不凡,这对郎舅才重归于好。
被从官邸轰出来后,宋子文如梦初醒。如今的蒋介石已非当年的那个蒋介石,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于是,他请弟弟宋子安去找蒋介石说情,谁知被蒋介石一句话就轰回来了,蒋介石说子安不懂政治。
美国大兵亲吻宋美龄的手背,有点忘乎所以
见 宋子文一筹莫展,他的副手、外交部次长吴国桢建议他请宋美龄出面,可宋子文开不了这口,因为宋美龄访美时两人闹过一点小别扭。吴国桢又建议他给蒋介石写信 认错,既然没有别的好办法,宋子文也就只能答应了。可他写不了中文信,写英文,蒋介石又看不懂,就请蒋介石侍从室秘书陈芷町代笔。这篇《认错书》底稿如今 保存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里。
蒋介石并没想把宋子文一脚踢开的意思,见他服软了,也就没有再跟他怄气,但没有马上见他,晾了他一阵子后,才在孔祥熙家里与他见面。
经过这件事后,宋子文学乖了,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第二年,蒋介石委任他为代理行政院长,1945年又将“代理”二字拿掉。可好了伤疤忘了痛,宋子文很快就又原形毕露。1947年,他因“黄金风潮”黯然下台,改任广东省长。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之前,准许他辞去所有的公职。随后,宋子文出走异国他乡。
宋子文与宋美龄
宋子文打心里瞧不起蒋介石,蒋介石认为他桀敖不驯的性格根本就改不了。两人瞧谁都不顺眼,别说共事了,就连见面都免了。在海外定居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宋子文只去过台湾一次,呆了不到两周就打道回府了。要不是宋子安从中撮合,这次台湾之行也不可能成行。
与宋子文一样,史迪威也没真正服软,一直以美国总统代表自居。他与蒋介石的矛盾日益激化,罗斯福总统不得不于1944年10月18日下令将其调回。两年后,史迪威在旧金山病逝,年仅63岁。
(萧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
↓ ↓ ↓ ↓ 关注萧陶微信订阅号:xiaotaowechat (←长摁复制添加) 这里的文章全都是原创,有您未曾听说过的历史故事,有最劲爆的时政评论,还有观点独到、分析精辟的台湾问题文章...林林总总,总有您喜欢的。请关注旅加 作家萧陶的公众号,支持原创! 联系萧陶 xiaotao2007@hotmail.com
本文作者:萧陶(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