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是山西人野史趣闻
1、慈禧的谥号长度为古今之最,共25个字
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如,曾国藩谥号文正,于成龙谥号清瑞,陈廷敬谥号文贞,包青天谥号孝肃,等等。
慈禧,生于1835年11月29日,晚清政治舞台上的核心人物,执掌朝政达48年之久。1908年11月15日去世,死后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莊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共25个字,长度为大清皇后之最,同时也超过入关后满清所有皇帝的谥号。慈禧到底是哪里人?一直众说纷纭。
著名清史专家俞炳坤先生在《慈禧家世考中》说,对于慈禧家世的研究,始终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而刘奇(原长治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的研究成果表明,慈禧是汉人,生于山西省长治县(今同长治市),并在此度过童年。这不但表现在所记史实过于简略,留有许多空白,而且众说纷纭。慈禧的出生地究竟在哪里,似乎至今仍未有明确的答案。
2、慈禧是山西长治人,有何凭据?
1989年6月,长治市郊区(原属长治县)下秦村77岁的村民赵发旺带着他和上秦村宋双花、宋六则、宋德文、宋德武等人的联名信,找到长治市地方志办公室。赵发旺说,慈禧是上秦村人。他是慈祠太后的五辈外甥,宋双花、宋六则等人是慈禧的五辈侄孙。他们要求政府帮助澄情。从此,刘奇踏上了慈禧童年的研究之路。佐证材料的不断丰富,愈加增强了刘奇的信心,有关著述也颇见报端。有一年,在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主持召开的“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年研讨会”上,刘奇撰写的《揭开慈禧童年之谜》,获得一等奖。这篇7000余字的论文,集中阐述了慈祠的身世问题。
据刘奇考证,1835年,慈禧出生在山西长治县西坡村一个贫穷的汉族农民家庭,取名“王小谦”。4岁时,被卖给本县上秦村宋四元为女,改名“宋龄娥”12岁时,又被卖给潞安府知府惠征为婢,改名“玉兰”(兰儿),并在衙西花园专设书房中获精心培养。这个惠征是满人,全名是叶赫那拉·惠征,咸丰二年( 1852年),慈禧以叶赫那拉惠征之女的身份,应选入宫,平步青云,直至皇太后。
物证、人证都在
刘奇的主要依据有38项, 百余年来,长治县西坡、上秦两村村民及附近村庄的老人,都说慈禧是本地人。写成书面材料表达此意的,就有150余人。长治县有慈禧出生地遗址和慈禧生母之坟,分别位于西坡村刑部角田花则老人旧宅西面、西坡村外羊头山西麓荒滩岸边。上秦村关帝庙后,有保存完好的“娘娘院”。慈禧进宫当“娘娘”后,村里乡亲就称慈禧童年住过的宅院为“娘娘院”,并且一直流传至今。长治市城区原潞安府衙后院保留有“慈禧太后书房院”。
慈禧后裔保存着5件相关的文物:西坡村王培英家的家谱,其中有慈禧的乳名及“王小谦后来成为慈禧太后”等文字记载。上秦村宋六则和宋德文家祖传的光绪、宣统年间清廷制作的皮夹式清代帝后宗祀谱。还有,宋六则家中的慈禧寄给其堂兄宋禧馀的信件残片和慈禧本人的单身照片。
念旧情,多启用老家人
慈禧用长治七里坡村韩印则的二老奶奶当奶妈,用长治小常村陈四孩作御厨,安排长治史家庄村原殿鳌担任御前侍卫,并袒护他。原殿鳌任御前侍卫期间,因触犯刑律,本当处斩,慈禧念其是同乡,免其死罪,并让他到江西作官。慈禧特别关照长治籍官员、长治地方官和山西商人。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 8月29日,慈禧与光绪逃至大同,在此留住三日。”兵荒马乱中,仍“召见潞安知府许涵度”,“擢冀宁道”。
饮食娱乐多属山西口味
慈禧喜食长治人常吃爱吃的萝卜、团子、壶关醋、襄垣黑酱、玉米掺粥、沁州黄小米等;好吸长治人爱吸的水烟,不吸关东烟(旱烟);爱看上党梆子。《壶关文史资料》记载,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壶关上党梆子戏“十万班”进京为慈禧太后祝寿演出,轰动一时。慈禧看后亲笔题词“乐意班”,并钦旨不支官,不纳税。 慈禧善唱小曲,且多是山西民歌。一次,咸丰皇帝问慈禧:“为什么山西等地的民歌唱得好而满歌却唱不了?”她说:“我幼年随父在潞安府长大,对那里的民歌熟悉。”
台湾史学家高阳在《慈禧前传》中说,慈禧“只认识汉字,不认识满文”。(高阳的高祖、叔祖本身都是同治光绪年间在清朝的高官,许乃普当过吏部尚书,许乃钊当过江苏巡抚,他的叔祖许庚身当过兵部尚书)慈禧御前女官裕德龄在《清宫二年记》中写道:太后说,“我喜欢乡村生活,我觉得那比起宫里的生活来自然得多了,西太后还有自己的田庄,每隔四五天,就要到田里去看一次。 “看来慈禧还真是山西人。
本文作者:二目圆睁(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