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乃淝水之战幕后英雄野史趣闻

2018-09-04 14:30:25

淝水之战,盖因“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之故,众人皆知。课本常叙,此乃谢安、谢玄之功。然,淝水之战,吾以为,首功当属朱序也。

初,前秦王苻坚,博学多才艺,更有经略大志,以汉人王猛为相,遵明王之德教,阐先圣之儒风,抚育黎元,忧勤庶政,由是国强而兵壮。公元369年,坚遣王猛攻灭前燕,获其帝慕容暐;公元371年,灭前仇池;公元373年,攻占东晋益、梁二州;公元374年,平定蜀地,由是九州百郡,十居其七。

公元375年6月,王猛寝疾(病重),猛素知坚有伐晋之志,亦知秦之内患,与坚曰:“晋虽处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鲜卑、酉羌,我之仇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猛言终卒。

王猛,字景略,青州北海郡剧县人氏(今山东寿光东南)。猛为人聪辩明慧,文武出众,“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王)猛之力也。”王猛卒,前秦失栋梁矣。

公元376年,秦王苻坚攻灭前凉、代国,一统北方。公元378年,秦王坚遣苻丕攻襄阳。东晋梁州刺史朱序,固守,屡出战,破秦兵。公元379年2月,襄阳督护李伯护密遣其子于秦,请为内应。秦终克襄阳,执朱序,送长安。朱序思晋,尝匿于夏揆府第,终为坚伏获,赦其罪,以为度支尚书。

襄阳之败,非朱序之过,乃奸人所害也。序虽为秦俘,然常思归晋,为晋谋划。

秦王坚自承大业,三十载,北方统一,自王猛卒,其志日骄。公元382年10月,坚欲自将兵以伐晋,其臣权翼、石越以为,晋君臣辑睦,内外同心,未可图。且据长江之险,未可伐。坚曰:“今以吾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又何险足恃乎!”阳平公苻融、太子苻宏、宠妃张夫人等固谏晋不可伐,坚不听。

鲜卑慕容垂,因前燕内乱,避祸于秦,坚宠信,辟为京兆尹,握重兵。垂常怀复国之志,王猛、苻融等以为患,常说坚除之,然坚不从,且宠盛。慕容垂观坚骄矜已甚,说坚击晋,坚大悦,赐垂帛五百匹。是时,秦连年征战,兵民疲困,朝臣以为应按兵积谷,以待时日攻晋。慕容垂说坚攻晋,其意为观二虎相斗焉。

公元383年,秦王坚终不用王猛临终之言,下诏,自将其众80万,大举寇晋。8月,自长安出发,旗鼓相望,前后千里。是时,秦兵既盛,晋朝上下震恐,唯谢安夷然。

十月,秦军攻寿阳,克之,执晋军平虏将军徐元喜,陈兵于洛涧。谢石、谢玄等屯军去洛涧二十五里,恐秦军不敢进。

是时,晋守硖石之军粮尽,守将胡杉潜遣使告谢石以详。秦军伏获胡杉,送于苻融。苻融以为晋兵弱,遣使告苻坚宜速擒敌。坚乃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驻寿阳。谢石、谢玄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是时,秦王坚遣晋故臣朱序说谢石、谢玄降秦。朱序献计于谢石,应乘秦军未集,速击之,败其前锋,夺其气,敌可遂破也。谢琰劝谢石从朱序计。谢琰,谢安之子也。

十一月,谢玄遣刘牢之帅精兵五千攻洛涧,大破之,斩秦将军梁成及王咏。秦军大败,死者万五千人。秦王苻坚始惧,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布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曰:“此劲敌也。”

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等遣使告秦,劝秦兵少退,晋兵渡水而决胜负。坚以为,秦兵少退,待晋兵半渡而击之,可胜矣。于是秦兵少退,忽闻人大呼:“秦兵败矣!秦兵败矣!”秦兵遂遗,自相蹈藉而死者,不可计数。其败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至,昼夜不息,草行露宿,重以冻饥,死者什七八。

大呼秦兵败者,乃朱序也。

秦大败,阳平公苻融死于阵前,秦王苻坚中流失。

是时,秦诸军皆溃,惟慕容垂所将三万人独全。其后,秦渐衰,慕容垂复国,史称后燕。姚苌建国,史称后秦。公元385年,前秦王苻坚为后秦姚苌所杀。

初,王猛上疏秦王苻坚曰:“夫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是以古先哲王,知功业之不易,战战兢兢,如临深谷,伏惟陛下,追踪前圣,天下幸甚。”猛所言,治国之道也。

往事越千年,宋司马光评:“秦王苻坚之亡,由骤胜而骄故也!”吾亦然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皆出淝水之战之故事也。

本文作者:凯风网(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