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代名相,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和平,因功名太盛被孝武帝赶走野史趣闻

2018-09-04 13:30:36

谢安字安石,很年轻的时候就名重一时,朝廷多次征召他,他都不肯就任,闲居在会稽,只以山水风光和文章典籍来自娱。虽然他还是平民,但当时人都对他寄予着成为宰相的期望,土大夫们互相说:“安石不肯出山,要拿苍生怎么办呢?”

谢安每次出游东山,经常让歌女陪伴跟随,司徒司马昱听闻后说:“谢安既然能够与他人同乐,就一定不会不与他人同忧,征召他,他会前来的。”谢安的妻子乃是刘惔的妹妹,看到家族非常尊贵显赫,只有谢安一个人闲居谦退,就说:“大丈夫不应该这样。”谢安捂着鼻子说:“恐怕最终还是逃不了。”等到他弟弟谢万被免官,谢安才开始有出仕的意愿,当时年龄已经四十多岁了。征西大将军桓温请求谢安担任自己的司马,谢安终于应召前往,桓温大喜,非常礼敬谢安。后来谢安成为朝廷重臣,和王坦之齐心协力抵抗桓温的篡权阴谋。公元373年二月,桓温入朝,二十四日,召唤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来新亭迎接他。当时首都建康谣言满天飞,都说桓温想要诛灭王、谢两族,趁机篡夺晋朝。王坦之非常恐惧,谢安却神色不变,说:“晋朝的存亡,就决定于此行了。”

桓温到来以后,百官全都在路旁跪拜迎接。桓温布列起盛大的队列,接见朝臣,地位高、名望大的人全都颤抖惊慌,王坦之冷汗浸透了衣服,甚至连笏板都拿反了。只有谢安从容就坐,坐定以后,对桓温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守备都在四邻,您又何必在墙壁后面安排人马呢?”桓温笑着说:“形势如此,不能不这么做。”于是让左右人全都撤下去,然后和谢安谈笑,直到红日西沉。当时天子幼小孱弱,外有强大的权臣,全靠谢安和王坦之尽忠辅佐,才终于使晋朝安定下来。桓温去世以后,他的谋主、中书郎郗超自以为其父郗情的地位、名望应该比谢安要高,但谢安入朝掌握机要大权,郗愔却只担任一些闲散的官职,郗超为此愤恨之情表露于外,从此和谢家产生矛盾。前秦的军队多次入侵,边境部队失利,谢安每次总是以沉着、平稳的态度使众人镇定下来。他的施政是只照管大纲,不拘泥于小事。当时人都把谢安比作王导,并且认为他的文雅更要超过王导。当时朝廷正担忧北方前秦的侵扰,下诏访求文武官员中可有良将可以镇守和抵御北方的,谢安就推荐了自己兄长的儿子谢玄。郗超听说以后,叹息道:“以谢安的贤明,才能违背众人之意,举荐亲友,以谢玄的才能,足以不负所托,担当重任。”众人都不以为然。郗超说:“我曾经和谢玄一起在桓温幕府共事,见到过他施展才能,就算是再小的事情也从不失职,所以我了解他。”

公元383年,前秦大举进攻东晋,东晋朝野一片恐慌。谢安派谢玄、谢石等人迎敌,他自己泰然自若,逐渐把形势稳定下来。最终晋军在淝水取得大胜,消息传来的时候,谢安还在山间的别墅闲居。他接到驿站传递的书信,知道前秦军已经战败,当时正在和客人下围棋,就把书信放在床上,根本没有喜悦之色,继续下围棋。客人问他,他缓缓地回答说:“孩子们已经击败了贼寇。”等到下完围棋,回到内堂,经过门坎的时候,谢安高兴得竟然连木屐的齿被折断都没有发觉。虽然领导东晋度过了这场危机,但是谢安的政治生涯也很快就结束了。谢安的女婿王国宝是王坦之的儿子,谢安厌恶他的为人,经常压制他,不肯重用他,只让他做尚书郎。王国宝自以为出身高门望族,按照惯例只在吏部供职,其他部门的官职全都不干,坚决推辞而不肯就任,从此就怨恨谢安。

王国宝的堂妹是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妃子,东晋孝武帝和司马道子都很好酒,酒后亲昵风流,无所不为,于是王国宝就在司马道子面前说谢安的坏话,让司马道子离间谢安和孝武帝的关系。谢安自从立下拒秦的大功后,那些希求倖进的家伙全都说他坏话,孝武帝因此而逐渐疏远谢安,把他赶出了建康。公元385年,谢安病死在广陵。

本文作者:肥肥讲历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