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上最悲剧的一位皇帝野史趣闻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朝纲解纽,群雄逐鹿。高祖李渊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先给突厥称臣,后给李密称弟,决神机而速若疾雷,驱豪杰而从如偃草。
然而优柔失断,浸润得行,诛文静则议法不从,酬裴寂则曲恩太过。奸佞由之贝锦,嬖幸得以掇蜂。献公遂间于申生,小白宁怀于召忽。一旦兵交爱子,矢集申孙。匈奴寻犯于便桥,京邑咸忧于左衽。不有圣子,王业殆哉”此乃《旧唐书》对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评价,大致表明,李渊赏罚不分明,未能做到公平公正,难以服众,以至于失去民心,二则,他听信奸人谗言,以及后宫祸水的枕边风,猜测不已。失去了父子情份。
其实,李渊,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生有三大不幸,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而李渊,条条都中,可谓中国悲剧人物的代表。隋朝末期,李渊留守太原,安然度日。却不料,被裴寂设计,与晋阳宫人尹,张二妃发生关系,即“晋阳门”事件。被逼无奈,揭竿起义。公元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而这个糊里糊涂的造反,便是他悲剧的延续。
当上皇帝,自应该是呼风唤雨,安逸无比,然而,李渊过得,并不幸福。李渊起义之时的隋朝,便是风雨中的茅草屋,摇摇摆摆。隋炀帝的荒淫无度,导致了隋朝的日渐衰落。李渊建立唐朝后,便面临着这个烂摊子,每日每夜地操劳。加上年事已高,日久,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当然,这些并不是他最害怕的,他最怕的,是儿子的自相残杀。但是,当二儿子李世民的才能日益显露,而大儿子李建成又一事无成之际。李建成,便开始起了杀意。他先是和父亲的宠妃尹,张二妃发生不伦情。然后勾结尹, 张二人之子,以及自己的三弟李元吉,想对自己的二弟李世民除而后快。而这一切,却被李世民得知,于是,有了历史上闻名的“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死于李世民之手。
而这一切,就是李渊这个做父亲的,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而后,李渊便让位于李世民。对于此刻已到晚年的李渊来说,丧子,无疑对他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于是,在几年并不美好的时光之后,李渊病逝。称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献陵。结束了他悲剧的一生。
作为皇帝,李渊可能是成功的,但是,卸下皇帝的光环,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说,他无疑是可悲的,幼时失去父亲,没有完整的家庭。而后被逼起义,一路坎坷。中年,又失去了心爱的女人,自己的妻子。最可悲的,便是无力阻挡玄武门之变。看着自己的儿子自相残杀,成为了一个孤苦之人。在悲痛与孤独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本文作者:小微大侃历史事(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