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变”的发生,是一次兄弟二人分赃不均的结果野史趣闻

2018-08-31 22:30:39

公元1115年,不堪被辽国压迫的女真部落在首领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雄起于白山黑水之间。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灭亡了不可一世的辽国,并且取代辽国与北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强大的军事力量让金朝的野心更加膨胀,灭亡宋朝只在朝夕之间。

而此时的宋朝,燕云十六州的缺失,再加上本就虚弱的军力根本无法阻挡金国铁骑的南下。1126年,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分别率兵自云州、平州南下攻宋。完颜宗望率领的金兵攻破燕山,很快就打到了北宋都城汴京。为了不做亡国之君,宋徽宗急忙传位钦宗,自己逃往扬州避难。

眼看汴京将被攻陷,李纲主张坚守。早在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就裁撤了大量的军队,再加上禁军里头“封桩阙额”的腐败现象十分严重,战斗力低下。至使京师附近出现了“既有兵而不可用,又无可用之兵”的吊轨现象。勉强可以使用的军队又主要集中在陕西一带,种师道、姚古先后率领驻扎在陕西的军队前来增援,也被完颜宗望率领的金军打败,不得已宋朝只能向完颜宗望请求议和。

议和的条件是:(一)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给金国。(二)宋奉金为正朔,宋主尊金主为伯父。(三)宋输金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羊万头,锦缎百万匹。(四)以宰相蔡京为人质确保议和条件达成,并附带京城内金二十万两,银四十万两,交给金兵。所有的条款都一一落实以后,完颜宗望这才率兵退去。议和条件之苛刻,金银数量之多远非“澶渊之盟”的条件所能比。

经过了这一来回折腾,议和条件终于达成,宋朝上下原以为可以松一口气。完颜宗翰在太原受到了张存纯的顽强抵抗,没能与完颜宗望同时在汴京会师。看到友军在宋朝得了这么多好处的完颜宗翰非常眼红,居然也派人来向宋朝索要金帛。既已议和,何以再来索要之理,宋朝当局拒绝了完颜宗翰的要求。

一看索要不成,总不能向完颜宗望要好处的一半吧,于是恼羞成怒的完颜宗翰攻破太原之后率兵攻破隆德府,宋朝当局以为金国毁约就把金国派来的使臣萧仲恭抓起来,萧仲恭为了脱身向宋朝表示自己能帮宋朝招降耶律余睹等辽国旧部反对金国,宋朝当局相信了他的话并将国书递交给了萧仲恭,没想到萧仲恭这厮一脱身就跑到燕山将国书交给了完颜宗望。

既然双方都没什么诚意那就再打吧,一方面,完颜宗翰因为没有得到好处一直耿耿于怀,另一方面此时的完颜宗望认为是宋朝先背弃盟约也可能是还想再捞点好处。1127年,两个人再次分兵南下攻打汴京,汴京失首,徽、钦二帝及后妃、太子、宗亲诸王等被金兵俘虏与北方,史称“靖康之变”。

“靖康之耻”的发生其实就好比是一伙土匪的两个头子商量去抢劫大户,结果有一人因为在路上受阻而没有及时赶到另一个先到了,先到的那人得到了好处而后到的那个人没得到。后到的那个人不甘心,于是两人再一商量干脆再去一次吧,这次要同时到。而这第二次抢劫则直接导致了这户人家家破人亡,真是悲哉、痛哉!

本文作者:畅古今聊天下(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