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系列之五」贾南风之死野史趣闻
司马遹之死的消息传到京城,孙秀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太子已死,可以放手大干一场了。
宗室诸王再度成为政变的主力,除了赵王司马伦之外,参与其事者还有梁王司马肜(司马懿第八子)、齐王司马冏(晋武帝的侄子)。在贾南风当权的九年时间里,虽然把司马宗室踢出权力中枢,但是并没有办法削夺诸王的兵权,这就成为贾南风的软肋所在。诸王表面效忠于贾后,实则对贾氏弄权大为不满,看看朝廷都是什么人把持,不是皇后的亲戚,就是皇后的亲信,司马家族无法染指。现在,干掉贾南风,重振司马家族旗鼓的时刻到了。
贾南风
四月初三,半夜三更。
这时相当于午夜一点,黑暗笼罩整座京城,皇宫内外静悄悄一片,多数人早已沉入梦乡。突然间,皇宫内敲起一记鼓声,刺破黑夜的静寂,数里外可闻。皇宫外燃起一排排火把,一队队士兵整齐划一地排好阵型,大踏步向宫门挺进。
赵王司马伦亲自出马,手持着所谓的“圣旨”,向守卫皇宫的禁卫军三部司马宣布:“皇后与贾谧等杀我太子,今派遣车骑将军入宫,废黜皇后,汝等都应听命,不从者诛灭三族。”不消说,这道圣旨,其实就是孙秀伪造的。
禁卫军首领一听,管他圣旨是真是假,要是不从,现在脑袋就得搬家,于是打开宫门,司马伦率部一拥而入。这次政变谋划已久,每个细节都考虑到,因而十分顺利。入宫后最重要的事,便是找到并控制晋惠帝,倘若不能挟持皇帝,将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司马伦早在宫中安插内应,很快便把皇帝捏在掌心。有了皇帝,就可以随便发诏书抓人了。
司马伦先以诏书召贾南风之外甥贾谧前来,贾谧一入皇宫,便觉知情形不妙,撒腿便跑,狂喊到:“皇后救我!”没跑多远,便被几个武士追上,手起刀落,人头滚落在地。
这时,司马伦派齐王司马冏带着一百人冲进后宫抓人。贾南风听里宫内人声嘈杂,预感大事不妙,刚从床上爬起来,便看到司马冏闯了进来,不禁大惊失色道:“你来干什么?”
司马冏冷笑道:“有皇帝诏令,捉拿皇后。”
事到如今,贾南风知道完蛋了,她骂道:“皇帝诏令都是出自我手,你哪来的诏令!”司马冏不容分说,命人把贾皇后带走。贾南风远远望见晋惠帝,喊道:“陛下的妻子被人废了,就等于你被废了。”你个呆皇帝,没有我,你还怎么当皇帝啊!这时,贾南风又一眼瞥见梁王司马肜,便问押着她的士兵:“是谁带头起事的?”兵士回答她:“是赵王与梁王。”贾南风长叹一口气道:“拴狗应该拴在脖子上,我却拴在尾巴上,怪不得输了。”
死到临头,她的嘴还是很毒。
这时的司马伦俨然已是太上皇,神秘的金墉城成了贾南风最后的归宿。
金墉城遗址
历史开了个大玩笑。当年贾南风把晋武帝的皇后杨芷关押在金墉城,让她活活饿死;又把太子司马遹送入金墉城,后来棒杀于许昌宫。彼时的金墉城,对她来说仅是个符号,只是折磨敌人的人间练狱。她做梦也想不到,终有一天,金墉城竟也成了她的归宿。金墉城,一座神奇的城,一座皇帝的城,皇后的城,太子的城,只是前面都要加上一个“废”字。这座城的故事,还会延续下去,无情地记录那段残酷的历史岁月。
贾南风的命运,不比杨芷好,不比司马遹好。她容不下别人,别人也容不下她。司马伦知道贾南风的厉害,厉害的女人留着是祸害。政变后第六天(四月初九),一杯金屑酒端到贾南风嘴边,强迫她喝下。一阵痛苦的挣扎与抽搐后,这位曾经令天下人闻风丧胆的女强人,终于如一缕青烟飘散开去,消失无影。
树倒猢狲散。
贾南风的妹妹贾午参与陷害太子下狱处死;执政大臣张华、裴頠被捕,夷灭三族;杀害太子的刘振、孙虑、程据等被砍头。还有不少贾氏党羽被杀或被流放,其势力被连根拔除。在这些被杀害的人里,张华、裴頠之死颇令人惋惜。
裴頠之前就有废掉贾后的想法,没得到张华的支持,最后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值得一提的是,他是晋代著名的思想家,著作《崇有论》是一篇重要的哲学论文。张华之死,是站错立场。政变爆发当天,孙秀派司马雅秘密联络张华,希望他能与司马伦联手除掉贾南风。张华虽知贾后倒行逆施,然感念其对自己的知遇之恩,终不愿与司马伦合作。一念之差,让他付出悲惨的代价。
帝国权力重新洗牌,司马伦成为最大的赢家。
赵王司马伦给自己加上一堆头衔:相国、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等等,实际上就是帝国真正的统治者。他的儿子们封王封侯,亲信们纷纷安插进政府要害部门,智囊孙秀出任中书令,权倾朝野。司马伦其实没有什么本事,完全靠孙秀帮他出谋划策,他的聪明之处在于信任孙秀,孙秀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大家看出来了,孙秀才是真正的主儿,于是想升官发财的只去求孙秀,都不找司马伦。
很显然,司马伦、孙秀发动政变,并不是为了江山社稷,只是一场权力的游戏。他们先设计置太子于死地,后捕杀贾南风,诛裴頠、张华,把权力场上的所有对手悉数清除,以达到独裁、玩弄权术之目的。
本文作者:君山话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