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多年前 林则徐的女婿曾主政台湾 他都干了啥野史趣闻

2018-08-29 20:30:35

活跃于咸丰、统治、光绪三朝年间的晚清名臣沈葆桢,其身份可以用三个兼任来概括: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朝廷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兼管台湾。

也正是这三个兼职身份,造就了沈葆桢的不凡人生。

(沈葆桢)

作为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外甥,沈葆桢的家族和林家早有渊源,也导致了沈葆桢从小就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

沈葆桢的母亲林蕙芳是林则徐的六妹,沈林两家的关系由此交织开来。清代的福州城并不大,沈家在宫巷,林则徐母亲的娘家在文儒坊。而林则徐家先是在左司营,后迁居文藻山,离三坊七巷都不远,彼此其实算是邻居,走动起来相当方便。

据说沈葆桢长相一般,个子偏矮,而且小时候还多病,“屡濒于危”。而林则徐能够将小女林普晴嫁给他,应该是早就看好了沈葆桢的潜能。

果不其然,沈葆桢的人品毫无问题。婚后他与妻子感情甚笃,还曾两人相伴赴京赶考。后来,沈葆桢中进士,入翰林院,直至外放九江知府,均绝无负妻之举。

对爱情忠贞不二的沈葆桢,以事业的拼搏,回报生活。此后,沈葆桢因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屡获军功,而被曾国藩推荐,于同治元年(1862年)擢升江西巡抚,操办军务。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基本覆灭,清廷赏授沈葆桢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和头品顶戴。后又经左宗棠推荐,沈葆桢于同治六年出任朝廷船政大臣。光绪元年(1875年)再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达到事业的顶峰。

史料记载,正是沈葆桢建立起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沈葆桢任职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时,负责督办南洋水师。他看到朝廷经费有限,不便分散建立南、北洋两支水师,就主动向皇帝提议先集中力量建北洋水师。由此初步改变了中国有海无防的被动局面。

此前,沈葆桢出任船政大臣时,于同治九年(1870年)在福建船政制定四艘兵轮,加上从外国买来的三艘舰艇,经奏准将这七艘军舰编练成队,称为'船政轮船',这是中国近代诞生的第一支新式舰队。

(网络图片)

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于日寇侵略台湾,派兵占台南琅硚、牡丹等地,朝廷委任沈葆桢为钦差大臣,督办台湾军务,并兼理各国通商事务。

沈葆桢到了台湾,积极加强战备,坚守城池,文武兼施,迫使日寇陷入困境,不得不“遵约撤兵”。

沈葆桢守住台湾后,立即着手进一步的开发,实施了开禁、开府、开路、开矿四大措施。

光绪元年(1875年)一月,沈葆桢上奏折提出:废除严禁内地人民渡台的旧例;废除严禁台民私入“番界”的旧例;废除严格限制“铸户”、严禁私开私贩铁斤及严禁竹竿出口的旧例等三项改革。

沈葆桢提出的这些举措,主要是为了推动台湾土地的开发、特别是后山的耕垦。同时有巩固了海防,还促进了台湾东部开发及汉族与原住民的交往。

在台主政期间,沈葆桢对台湾行政体制也实行了一些变革。如,在艋舟甲创建台北府;增设恒春、淡水两县;改原淡水厅为新竹县,原噶玛兰厅为宜兰县。

为加强海防,建设新式炮台、购买洋炮及军火机械,购买铁甲舰,操练水雷军等。

在沈葆桢的力主下,这些改革措施的实行都得到了朝廷的允准,从而加强和改进了清政府对台湾的治理,促进了台湾的进一步开发。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本栏目,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

本文作者:掌心春秋(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