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荷兰,郑芝龙用一场海战证明比儿子郑成功更厉害野史趣闻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史书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件。其实他的父亲郑芝龙早与荷兰交过手,尤其是在1633年的料罗湾海战中大败荷兰舰队,同样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且他对荷兰造成的打击比儿子郑成功更严重。
郑芝龙
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1633年,那时正是明崇祯六年。
那时的荷兰航海和贸易获得极大发展,有个大名鼎鼎的绰号:海上马车夫。17世纪初荷兰逐渐掌握东方的海上霸权。万历天启年间曾两度侵占澎湖,1624年又侵占台湾。
占据台湾后,荷兰人没有满足,要求明政府拒绝同葡萄牙西班牙交易,想垄断与中国的贸易权。遭到回绝后,海上马车夫立即翻脸,要用最先进的火炮和战船征服中国。
17世纪初的荷兰战舰
于是,1633年7月荷兰以13艘战舰偷袭南澳,随后偷袭郑芝龙经营的厦门。偷袭厦门得手后,荷兰人乘胜向明朝提出谈判,态度倨傲,仍妄图独占与中国的贸易权,并威胁如果不答应,就再度开战。崇祯皇帝拒绝荷兰人的威吓,严旨勒令武力驱逐荷兰人。
在经过一系列短兵相接之后,1633年10月22日,双方在料罗湾展开决战。
当时荷兰舰队出动8艘帆船以及招揽的海盗刘香率领的大小帆船50艘,而明朝水师出动50艘大型战船,还有100艘火船。从装备上来说,荷兰舰队代表了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荷兰战船是一种大型的三桅帆船,速度快,而中国水师在郑和下西洋后战舰走向小型化。知己知彼,质量不如你,那就以数量取胜。
料罗湾海战中真正有实力与荷兰较量的,只有郑芝龙率领的前锋编队。此时的郑芝龙已经接受朝廷招安成为“五虎游击将军”,仍率领原部。他的部下有多少?部众3万多人,大小船只千余艘。而且郑芝龙和西班牙荷兰早就交过手,认识到西方大型战船的威力,进行了仿造,所以他的船队实力比当时的福建水师都强。
料罗湾海战——东西方第一次海上霸权之战
10月22日,明军主力战船开到了金门南部的料罗湾口。明军150艘战船中,有50艘是炮舰,其余100条小船都是火船。在大船火炮掩护下,火船不畏荷舰的炮火蜂拥而上搭钩点火。最终参战荷兰舰队一艘被俘,一艘被击沉,一艘被烧毁,其余带伤逃往台湾,而海盗刘香的50艘战船全部覆灭。
郑氏军队
料罗湾一战打得荷兰不敢妄言征服中国,郑芝龙被朝廷加封,实力进一步扩张,成为东南沿海霸主,垄断了全部的沿海贸易。
崇祯十二年(1639年),荷兰人再度出动9艘大型战舰,虽数次击败明朝水师但仍被郑芝龙大败而回。至此,郑芝龙获得了从日本到南海的全部东亚制海权,人称“闽海王”,东南海疆唯郑芝龙是从。
荷兰人画中的郑芝龙——手持权杖
当时来往商船皆用郑氏旗号,非郑氏船队必须花钱购买。郑氏旗号就是通行证,无此旗号,会被拦截,荷兰人不得不偷偷地以日本船的名义购买令旗。
始终不是郑芝龙的对手,荷兰也学乖了,放弃了垄断中国海上贸易的意图,不得不承认郑芝龙主导的海上霸权秩序,与郑芝龙进行贸易往来。当从海权和海上贸易的角度,郑芝龙的势力成为当时西方觊觎中国面临的第一道防线,“八闽以郑氏为长城”。荷兰失去了对中国海上贸易的垄断权,远比以后失去台湾对自身的伤害大。失去台湾,荷兰失去的仅仅是一个中转站,失去对中国海上贸易垄断权,荷兰失去的是整个中国和大半个东方。
值得一提的是,郑芝龙在做海盗期间曾率闽粤百姓迁居台湾,垦荒定居,成为大规模开发台湾的先驱。虽然因郑芝龙降清,郑成功与父亲断绝关系,但1661年郑成功出兵收复台湾正是从金门料罗湾这个父亲称霸沿海的战场出发,收复的理由也是以郑芝龙曾经营开发过台湾:“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本文作者:微史春秋(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