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层公务员辞职去造反,当过汉朝皇帝,后代在韩国野史趣闻

2018-08-27 07:30:25

元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不知几人称帝,几人道寡。很多人都知道,最后逐鹿诸英豪中,最大的赢家是朱元璋,建立了享国二百余年的大明王朝。

朱元璋最后的胜出可谓原因复杂,又可曰时也命也!输给朱元璋的很多人也不能不说是英雄豪杰,人家也是一身本事嘛!其中大汉大义皇帝陈友谅也算得上是个失败的英雄!

朱元璋

《明太祖实录》上记载说,“ 友谅者,沔阳玉沙县人,世业鱼,姿貌丰伟,尝为县吏,不乐。”

清人所修《明史》也对陈友谅的出身做了类似的介绍,“陈友谅,沔阳渔家子也。本谢氏,祖赘于陈,因从其姓。少读书,略通文义。有术者相其先世墓地,曰:‘法当贵。’友谅心窃喜。尝为县小吏,非其好也。”

根据上述材料的说法,陈友谅的出身并不怎么样,祖上还并不姓陈,原本姓谢,当了陈家的上门女婿,这才姓陈的。在古代社会,赘婿的身份是很低贱的,和奴仆差不多。陈家世代都是打渔的,陈友谅这一代还可以,当上了政府基层公务员,可是他并不开心,因为胸怀大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友谅就是一只鸿鹄。

陈友谅

有点文化,又有一点野心,身份又是基层小吏,陈友谅这种人很威胁啊!

至正十一年(1351),蕲水布贩子徐寿辉起兵之后,很快形成气候,在邹普胜、彭莹玉的的拥戴下,徐寿辉势力发展很快,占据湖北大部分地区,建立旨在灭掉大元朝的“天完政权”。

天完政权也打出红巾军的旗号,其精神武器是弥勒教,这和刘福通北方红巾军的白莲教其实也是同源的,都是净土宗佛教。

陈友谅投奔了徐寿辉,辞掉了鸡肋一般的基层公务员工作,正式投身于造反事业。根据《明史》记载,“徐寿辉兵起,友谅往从之,依其将倪文俊为簿掾”。陈友谅刚刚加盟徐寿辉集团的时候,地位并不高,仅仅是倪文俊帐下的文职幕僚,看来陈某人的文采还是不错的!

徐寿辉

陈友谅的文采肯定是不错的,根据清朝的笔记史料《柳南随笔》记载,陈友谅曾微服与未出山的宋濂交谈,“谈论出入经史,至兵机尤长。”

陈友谅的武略也是不错的,最后因为战功升到元帅。天完政权越做越大,但是徐寿辉的实力却越来越小,这是因为不断有新股东加入,创业领袖徐寿辉的自己的股份反而被稀释了,很多创业老股东也萌生了自己当董事长的野心。

陈友谅的老领导倪文俊就是这样一个有野心的老股东,元朝至正十七年(天完政权太平二年、1357),“文俊谋弑寿辉,不克,奔黄州”。当时,陈友谅还是倪文俊的部下,驻兵于黄州。看到直属上司要造反弑君,陈友谅趁乱干掉了倪文俊,吞并了倪氏麾下军队,先是自称宣慰使,后来又自称平章政事,也就是宰相,这完全是元朝色彩的官职名称。

元末局势

红巾军是草莽英雄,造反可以,制度创造肯定不行,也只能山寨一下政府机构!

陈友谅把倪文俊的人头献给了徐寿辉,一下子直接成为天完朝皇帝身边最近的臣子。第二年,公元1358年,天完政权改元天启,这个年号后来明朝皇帝也用过。

陈友谅成为徐寿辉手下最强势的权臣,天启元年十二月,陈友谅发动政变,诛杀徐寿辉身边亲信及麾下亲军,并把徐寿辉迁到自己控制的江州软禁起来。不久,陈友谅逼徐寿辉册封自己为汉王,一切待遇等同于天子,“立府置官属。诛赏事权,一归友谅,寿辉徒拥虚位而已”。

徐寿辉之墓

对于陈友谅而言,继续打着天完政权的牌坊还是有作用的,这样内部还不至于分崩离析,外部斗争压力还很大,一方面要继续反元,另一方面要和群雄争锋,首要的就是割据江淮、占据应天的朱元璋。

天启三年(1360)五月,陈友谅取得对朱元璋作战的一次胜利,夺取皖南重镇太平,并进驻采石矶,迫近南京。陈友谅觉得自己很快就要成功了,徐寿辉这个大旗已经没用了,所以干脆派人锤杀了徐寿辉,“寿辉既死,(陈友谅)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即皇帝位,国号汉,改元大义,太师邹普胜以下皆仍故官。会大风雨,群臣班沙岸称贺,不能成礼。”

群雄争锋

陈友谅的大汉朝首都仍然还是武昌,天完朝的首都也在这里,只不过陈友谅的登基仪式也来得太寒酸了!

成为皇帝之后的陈友谅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对付朱元璋了,朱元璋在写给陈友谅的信中说,“江淮英雄惟存吾与君尔”,但是“陈友谅自弑寿辉,将士离心,政令不一,骁勇之将,如赵普胜者,又忌而杀之,虽有众,不足用也。”

鄱阳湖大战

陈友谅和朱元璋打了三年仗,最终陈友谅输了,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至八月的鄱阳湖之战中,陈友谅意外中流矢(箭)而死。陈友谅死了,他儿子陈理后来在武昌即位,改元德寿 是为汉末帝。

陈友谅之墓

大汉国已经是日暮途穷,不久,朱元璋兵临城下,陈理出来投降,被朱元璋册封为归德侯。几年之后,归德侯陈理被朱元璋安排去了朝鲜生活,陈氏家族变成了朝鲜人,陈氏后人现在还有生活在韩国的。

本文作者:朱言论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