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历史战前秦拒北魏,镇江组建的这支军队堪称最强野史趣闻

2018-08-27 07:00:23

点击上方“金山网” 可以订阅哦!

东晋与前秦的淝水之战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

这一战,

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打的苻坚由

当初的投鞭断流,胸有成竹

变成了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这次的主角东晋北府军从此声威天下。

组建:始于国家危难之际

377年,前秦苻坚在名相王猛的辅佐下,先后攻取了东晋的梁、益二州,北并代国,西兼前凉,远征西域,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苻坚志在天下一统,因此频频对僻居东南的东晋用兵。

面对巨大的军事压力,东晋宰相谢安推荐其侄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守广陵。

当时广陵、京口地区聚居着大量逃避北方战乱而来的流民,他们心恋故国,因而勇猛无比。

谢玄到任后,在这些人中召募劲勇,组建了一只军队。

379年,谢玄率领这支军队改镇京口,京口又名北府,因而将其军命名为北府军。

“北府兵”的组建,一方面能够拱卫京师,加强皇权;另一方面,在北方胡人南侵时,也能有效地支援荆州军事力量,守卫国土。可以说,“北府兵”这支队伍的出现,对改变东晋的军事格局,有着深远意义。

一战成名:淝水大败前秦军

383年8月,前秦天王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开始大举南侵。大军压境之际,谢石、谢玄率8万北府军迎战。

11月,北府军前锋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大败秦军,斩杀秦军主将梁成及其所属五万军队,取得洛涧大捷。

不久后的淝水之战,谢玄率领八万晋军,击溃了苻坚、苻融所统率的前秦二十五万大军,苻融当场被斩杀,苻坚身中数箭,落荒而逃。

此战后,强盛一时的前秦土崩瓦解,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统一中国,但却出兵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领土,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保住了东南半壁江山,也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谢氏领导的北府军为此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再辉煌:刘裕北伐、助宋代晋

淝水之战后,北府军这支王牌部队自然成了东晋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谢氏的名誉达到了顶点,东晋孝武帝开始逐渐不信任谢氏,他先后解除谢安的宰相职务,以及谢玄的兵权。在几经易手之后,军权到了刘牢之手中,负责镇压孙恩、卢循的天师道起义军。但之后他在征讨桓玄时投降,随后又因被桓玄打压而反叛,最终刘牢之被迫自杀,军队则被桓玄瓜分。

404年,北府军将领刘裕在京口举兵,反抗桓玄,重建北府军。北府军在刘裕的统帅下,再次大显声威。

此后刘裕手握北府军,灭桓玄、平叛乱、攻南燕、讨司马休之、西定西蜀、北伐后秦,南征北战无往不利,可说是锋芒所向,敌莫敢当。

公元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建立刘宋王朝,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代。

落幕:最后一位名将被枉杀

刘裕死后,北府军依然是刘宋王朝抵御北魏的重要军事力量。

436年,宋文帝重病,辅政的彭城王刘义康,担心檀道济会谋反,召檀道济入朝。

当檀道济准备坐船回驻地的时候,他收到了被逮捕的诏书。最终檀道济与其子,以及麾下的猛将全部被处斩。至此这只由流民组成的精锐军事力量才正式落下帷幕。

本文作者:金山网(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